13港股畀「人」累 市值失700億

人民幣中間價結束「七連跌」弱勢,刺激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匯價雙雙回穩。不過,年初至今,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匯價依然累積貶值3.44%及2.43%。高盛報告列舉人民幣貶值下贏輸家,十九隻受人民幣貶值拖累的香港上市股份中,有十三隻股價仍未能收復今年失地,市值合共蒸發逾698億元。至於十八隻受惠人民幣貶值股份中,有十三隻年初至今錄得累積升幅,市值合共增加逾1,104億元。

昨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7157,按日上漲139點子,刺激在岸人民幣按日反彈44點子,收報6.7255,離岸人民幣亞洲時段收報6.7354,按日反彈30點子。

不過,近期人民幣持續弱勢,在岸人民幣本周累跌0.82%,為一月來最大單周跌幅,年初至今累跌3.44%。離岸人民幣年初至今兌美元累跌2.43%,兌港元則累跌2.37%,由去年底每百港元兌84.75元人民幣,跌至每百港元兌86.81元人民幣,逼近今年初每百港元兌87.09元人民幣低位。

市場普遍繼續看淡人民幣匯價前景。高盛表示,隨着人民幣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之後,短期內中國對人民幣下跌不會有過分關注,在美國十二月或加息及走資壓力下,會進一步影響人民幣走勢,預期今年底人民幣中間價會跌至6.8水平,明年則會跌至7.3水平。

七大策略揀股對沖

該行又表示,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投資者於股票市場進行對沖,可留意七大策略,包括持有受惠人民幣貶值股份長倉,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或持有海外資產、成本以人民幣計股份將是大贏家,例如出口股、科技股及工業股。相反,收益以人民幣為主、成本以美元計或美元債務重的股份則是大輸家,當中包括航空股、內房股、原材料入口為主的股份及日常消費股。

其次為受惠「北水」南下的高息股及「A+H」股,以及受惠資金流入的中介機構股份如交易所及券商股等。此外,人民幣貶值下,資金從內地樓市流出,內地投資者需要分散投資,以美元或港元計價保險產品及香港豪宅或為投資目標,建議增持友邦(01299)及香港地產發展股。該行又提議買入中國港口及航運股以押注人民幣貶值下出口復甦,但建議造空香港消費股以對沖港元升值。

內地險資年底殺到

瑞信認為,近日港股通交投及每日使用額度較九月高位回落,屬該行預期之內,原因是大部分南下資金是投機性基金,會不時獲利,其他內地機構投資者則不願意高追,希望等待更佳入市良機。

儘管如此,瑞信建議投資者趁低吸納,因預期最快今年十二月底至明年一月初,內地險資會大舉南下投資港股,不少內地險資在準備階段,包括完成內部監管程序、聘請香港研究團隊及於上交所開設滬港通帳戶,目前只有四間內地險資開始相關帳戶。

該行建議投資者可考慮不受人民幣貶值風險影響的高息股,如互太紡織(01382)、利豐(00494)、和記電訊(00215)及香港寬頻(01310)。同時,投資者可留意民生銀行(01988)、金風科技(02202)及萬科企業(02202)等大折讓「A+H」股,不排除屆時險資會沽A買H。

深港通推出利後市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表示,香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在內地取得收入,然後匯兌為港元,人民幣貶值即代表港元收入減少,傳統上人民幣轉弱對港股不利。不過,由於滬港通已開通,同時深港通即將「通車」,港股或因而帶來更多資金,但因宏觀經濟不穩,很難以人民幣走向單一原因作為選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