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市場,讓金融市場朝國際化發展,政策本身必須且正確。不過,市場開放,朝國際化發展,是否必須毫無保留、任由外來金融巨企霸佔市場份額,甚至讓他們把本土有關業者淘汰,卻值得商榷。
無論市場如何對外開放,主權國對本土金融安全,以及其所屬市場包括其有關業者的利益作適度維護和扶植,乃是天經地義,政府責任所在,在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場,也是十分普遍。
新加坡也是被號稱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各大基金管理公司,大部分曾把亞洲地區總部設在當地,而非香港,但今天能在當地獨當一面,掌控市場話語權的,仍不脫本土的星展與大華等,外來金融巨企如何有實力,還得居於後面。
香港自九七年前,港英政府一聲市場國際化,20多年來直至目前,股市的市場份額絕大部分時間,有逾50%以上都是由14家幾乎清一色、全是外資的金融巨企所佔去,本土金融業包括證券商或主業是財顧投行者,無論是大、中、小的公司都得靠邊站,被邊緣化或甚至已被淘汰。
港星兩地金融業者遭遇有天淵之別,新加坡對業界作適度維護或扶持,但我們未得到這樣眷顧,且被迫離開市場。
筆者多年前在一家頗具規模的證券行任職,當時一家美資巨型投行是我們一個股東,我們也在新加坡設辦事處,但最終成不了當地交易所直接參與者,到底是我那時公司不夠實力,還是人家採取保護政策,不讓外資直接參與?
即使是美、英、日等主要市場,現又有哪個能輕易讓外資進場,直接參與?更遑論外來金融企業能與當地業界競爭;內地的中金由於過去與摩根士丹利的合作夥伴關係,算是唯一一個獲紐交所進場資格,惟在紐約市場,由於形勢比人強,仍難有發揮機會。
香港市場開放到差不多讓全球金融巨企都前來,但本地金融業者有哪一家能進得人家門坎,就是內地市場,沒有CEPA 10開了小門,港資券商難以進入,這究竟是人家政府的錯,抑或我們政府太豁達,來者不拒,甚至讓本土金融業者因無法與外資競爭而相繼倒下,也覺得是理所當然?
我贊同一位好友所言,認為歷屆特區政府在回歸多年來,沒有擺脫殖民地政府心態,沒有把本土社會及不同持份者利益放首位,致外來者霸佔市場份額,本土業者難以維生,人家政府做法顯然屬正常,並非不對,特區政府處理方式是否正確,就讓大家來評理好了。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二十八)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