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港物流如何突圍?

日前到東莞「石龍鎮」走一趟,一睹這個逆轉香港航運前途之地。這裏是火車大站、物流樞紐,其前景不遜香港。

香港協助中國產品輸往世界,海運和航空佔本地生產總值3.7%,把貿易及物流合計,更接近四分之一產值。然而,一帶一路正悄悄地改變環球布局。

貨櫃碼頭排名,香港曾連年稱冠,今天三甲不入,更淪為十年來集裝箱吞吐量唯一倒退港口。(見圖)

東莞進身歐亞樞紐

地理環境驕人的深水港,每周近百貨輪往返世界五百多港口。在現代化的硬件和軟件配套下,高效專業管理,令成本效益在市場上獨佔鰲頭。

供應鏈樞紐的角色隕落,原因包括內憂外患。想當年,中國內陸被山脈和沙漠等屏障妨礙陸上的鄰國交往,南中國海成為唯一而又可靠的銜接國際要道,造就東方之珠燦爛輝煌。

突破海路寡頭,中國地圖左方另起棋局,新疆擔當絲路經濟帶樞紐,西接中亞,南出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直入中東石油帶。

海路,「倡議」點名15港口,全面鋪開海運戰線;空路,發展國際級的上海和廣州「門戶複合樞紐」機場,內陸「區域性門戶樞紐」航空港;陸路,多個城市啟動「中歐班列」火車,經新疆、內蒙把集裝箱運往中亞和歐洲。

東莞市當年是珠三角的世界工廠,現變成「中亞班列」、「中歐班列」的發車總站,「中俄貿易產業園」落戶地。

一帶一路擴海陸空

一三年起,東莞站每周發車往中亞,累計貨物約十萬噸;一五年開出俄羅斯列車,今年首季後擴展至波蘭、德國、荷蘭等國,全程僅需二十天。成本較海運低,運費可削八成,時間省半,無懼颱風等不明朗因素。

一帶一路將繼續落實基建,接通大量路橋,擴建機場和港口。「中國製造」賴「港」出海,重要性每況愈下。

清晰了解「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經濟支柱需重新部署,研究如何破解為反對而反對的障礙,做好無縫、高效的「海鐵聯運」、「空鐵聯運」接駁貫通東莞站,開拓澳紐和「東亞經濟圈」產品在港登岸,以及針對消費轉型的內地(包括電商)市場。此外,利用「全球競爭力報告」反映香港基建的七連冠優勢,考慮輸出相關技術、經驗,連同金融板塊,於一帶一路沿線扮演專業顧問及合作等角色。

(註:感謝戴景峰和葉海京兩位物流專家意見)

陳鳳翔博士 

三十年資深銀行家,一帶一路國際發展聯盟秘書長、城大MBA課程協理主任兼客座教授、銀行學會出版事務委員會高級顧問、人民幣通識主持人,於英國和香港取得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及博士學位。

作者:陳鳳翔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