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買股不如買債券

又過了大半年,踏入最後一季,大家都很期待股市仍有得升。無他,深港通即將開車,大家都期望另一個大時代再來。

不過,與其買股,筆者仍建議買債。年初至今恒指升約一成三,表現不俗,跑贏美股之餘,亦勝過很多新興亞洲股市。

今年新興亞洲股表現未算太好,只升3至7%不等。如果大家未有重注買港股,確實是跑輸了大市。

資金流入亞洲債市

不過,香港經濟環境下行,持有大量港股風險確實不低,故資產組合內應盡可能分散一點。比起股票,持有債券仍是減低資產組合風險的一大辦法。

根據亞洲發展銀行的報告,圖一可見,去年初至今亞洲主要債市大部分時間都錄得資金淨流入,例如恒指由去年四月高位到今年二月低位間,整整十個月之中,只有去年七至九月及今年二月出現資金大幅流出的情況,反映大部分資金仍然傾向留在新興債市內。

若再以彭博新興市場債指數計算,年初至今已升近一成五,勝過港股之餘,亦比新興股市為佳。買債定買股好,大家可以想想。

股市基建未必睇好

新興債市吸資力強絕不出奇。新興經濟仍無起色,雖不至於衰退,但在前景仍模糊下,持續的低息政策令資金尋找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資產。另外,美國加息步伐愈來愈慢,減低了對債價的負面影響。而且,比起股票,債券向來被視為較安全的資產。由是觀之,債市可吸資絕不奇怪。

不過,除了債市外,新興亞洲市場的其他板塊是否真的如此吸資呢?圖二見到由一四年起至今,無論是直接投資或其餘的資產投資,新興亞洲市場都持續錄得資金淨流出,反映外資並不一定看好新興亞洲內其他板塊,如股市或長期基建等。

如是者,現時債市是因為個別因素如低息政策等,而吸引資金持續流入。中期而言,此走勢或仍可持續。但除了債市外,因為新興亞洲經濟增長持續下滑,資金外流問題亦相對嚴重。長遠來說,新興亞洲經濟面臨的風險卻仍不低。

劉振業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經濟及策略師,專責研究全球經濟,各國股、匯市、商品及利率走勢。

作者:劉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