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危機襲全球 欲救難救還須救

最近歐洲與美國之間的企業罰單拳來拳往,看似單一事件,實際卻是企業捲入政治博弈之中。最令投資者不安的是,今次針對德意志銀行的天文數字罰單,不僅足以拖垮德銀,更會牽連德國以至整個歐洲的銀行業,一旦演變成歐版雷曼事件,將成為英國脫歐後,又一隻威脅全球金融體系的「黑天鵝」﹗

美國就德銀○八年金融海嘯期間不當銷售開出一百四十億美元的和解罰單,對於近年備受嚴格監管、負利率等經營環境困擾的德銀,事前就司法訴訟賠償的撥備僅約六十二億美元,這巨額罰單猶如一紙「催命符」﹗難怪在消息公布後,德銀的股價和債券都應聲急挫。

雖然德銀暫未有尋求政府協助,亦未考慮集資,但金融海嘯一役,無不說明任由國際金融機構危機發酵,以致失控的後果可以有多嚴重。德銀在德國銀行業舉足輕重,其存活關係到德國金融核心,期望德國政府出手相助是正常的推論。豈料市埸驚傳,總理默克爾已排除在明年九月大選前提供救助的可能性,以免被批濫用納稅人金錢幫德銀「買單」,不利選情。

在這個背景之下,德國政府似乎傾向不到最後關頭都不會向德銀施援。問題是,要等到最壞的一刻才出手,稍有差遲,等同引火自焚﹗要知道,德銀的金融衍生商品持倉全球數一數二,槓桿比率較引發金融海嘯的雷曼還要高。

早前國基會的評估中,德銀被指是全球系統風險的最大威脅,且未能通過聯儲局的壓力測試。面對去年巨虧六十八億歐元,德銀高層只有狠狠裁員、關閉分行及出售資產減債。德銀表面雖是歐洲最強大銀行,實際卻是外強中乾,一旦今次稍有閃失,更隨時火燒連環船!

近年德國政府的移民政策備受批評,繼福士汽車可能須為排放作弊而向美國繳付逾百億美元和解代價後,若再有德國巨企出事,勢必重挫投資者信心,打擊當地經濟,這個政治代價顯然將遠遠超過德銀的百四億美元罰單。刻下德國政府嚷着抽身不管,相信只是政治表態,最終將在別無他選之下被迫伸出援手。

說到底,以十年量寬巧妙地轉移債務的美國,打擊競爭對手歐盟的手段是「殺人不見血」﹗德國面對巨企接二連三出事,加上英國割席而去,歐盟龍頭德國只有硬着頭皮苦撐爛局,但歐盟最終恐怕還是難逃解體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