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論縱橫:港版「熔斷」未見殺傷力

熔斷機制對於A股市場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疼痛的記憶。

於今年一月四日,A股市場首次實施熔斷機制,結果當天滬綜指暴跌6.86%,因兩次觸碰熔斷閾值,大盤提前一個半小時就要宣告收市。

而三天後的一月七日,A股在開盤後不足半個小時內就觸發了7%的熔斷閾值,大盤提前三個半小時收盤,創下A股市場日最短交易時間紀錄。而當天晚間,中證監、上證所、深交所、中金所即聯合宣布,自一月八日起暫停實施熔斷機制。

四日夭折成為噩夢

就這樣,熔斷機制僅僅只是在A股市場實施了四個交易日就夭折了。而在四個交易日中,有兩個交易日因為觸碰熔斷閾值而導致大盤提前終止交易,投資者更是在這兩個交易日中遭遇了財富的快速縮水。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股票迎來兩個跌停。所以,熔斷機制成為內地投資者的一場噩夢。

然而,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讓內地投資者留下痛苦記憶的熔斷機制,到了香港股市,卻沒有了絲毫的威力。

八月二十二日,香港市場推出了港版「熔斷機制」,也即市場波動調節機制,當證券交易被短期內出現的劇烈價格波動搞起波瀾後,將為市場參與者提供5分鐘的冷靜期。

然而,港版「熔斷機制」推出以來,港股總體上波瀾不興,推出當天,港股甚至還上漲了60點。為甚麼港版「熔斷機制」沒有引發股市的暴跌呢?本人以為,這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推出的時機不同。A股熔斷機制的推出,正處在一個下跌的周期階段,所以,熔斷機制的推出正好起到助跌的作用。相反,目前港股正處於上升的周期,近期港股連創今年以來的新高。

目前的港股市場根本沒有恐懼情緒可言,在這種情況下,港版「熔斷機制」的推出自然不會引發股市暴跌。

投資者成熟度有別

其次是兩地投資者的結構不同,投資者成熟的程度不同。內地的投資者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投資者總體上是不成熟的,追漲殺跌以及投機炒作,是A股投資者常見的投資手法。

所以,熔斷機制的冷靜期並不能真正讓投資者冷靜下來,相反倒是形成了一種「磁吸效應」,將股指向下一個熔斷閾值吸去。而香港投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投資者較為成熟,所以冷靜期可能真的會讓投資者冷靜下來。

再者,兩地熔斷機制在制度的設置上存在很大不同。比如,A股熔斷機制以滬深300指數作為基準,當一天之中兩次觸碰閾值時,整個市場就會停止交易。而港版熔斷機制針對的僅僅只是包括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成分股的81隻個股。

而且即使是在5分鐘的冷靜期,也不停止交易,只不過是對報價進行限制而已,5分鐘之後報價恢複正常。也正因如此,A股熔斷機制更容易加劇恐慌氣氛,而港版「熔斷機制」並不存在加劇恐慌的問題。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