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英國正如新任首相文翠珊的打算般脫歐,將何去何從?英國可能要和歐盟重新釐定關係,才可保留英國參與歐盟單一市場的無限制權利,同時可對來自歐盟成員國的移民實施「緊急煞車機制」,在一定程度限制勞工自由進出英國。這可令其他歐盟成員國趨向「政治與財政更緊密統一」,「非歐盟」成員則毋須負上相關責任。
英國可能要爭取全新的貿易安排,舉例,英國是歐元區內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截至三月的過去一年,佔歐元區出口金額總值近2,770億歐元,相當於區內的13.5%;歐元區出口到英國的金額,自一○年起以每年6.1%的平均幅度增長。歐盟未必會接受有關建議,因其他國家可能會以相關條件爭相倣效脫離歐盟,故雙方皆須考慮其他安排。
若英國無法與歐盟重定關係,可考慮採用目前與歐盟訂立的交易安排進行商議;這意味着可倣效(1)挪威加入歐洲經濟區(EEA),可完全進出口商品和服務,但要接納人民間自由遷徙權,並在毋須參與訂立歐盟規例的條件下上繳預算;或(2)倣效瑞士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有限地接觸歐盟市場(但重點是無法享有金融服務);或(3)倣效土耳其加入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除農業或服務業外,都可參與商品自由貿易,並要遵守同一外部關稅壁壘,卻因此無法自由地與歐盟以外國家訂立貿易協議。
然而,這三項選項都不大適合英國的狀況,如英國加入EEA或EFTA,仍要遵守歐盟的四大支柱,即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工的「自由流動權利」。這些範例面對的其他負面因素是,在不能左右歐盟市場訂立法規和法例的情況下,仍須上繳歐盟預算。
對於許多支持脫歐的選民來說,實在難以接受歐盟的「自由流動權利」。同時,關稅同盟卻只可有限度地接觸歐盟市場,但對英國的服務業而言,這市場是不可或缺。英國輸出歐盟的服務業在今年第一季錄貿易盈餘84億美元(相當於服務業「全年」高達320億至350億美元的盈餘)。
如英國無法與歐盟達成協議,最終會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例及其最惠國(MFN)條款解決問題,即英國在輸出至歐盟或全球其他國家時須面對海外關稅。雖然稅率已於近數年逐漸降低(一四年平均水平為2.4%),但以往無關稅的壁壘已搖身一變,成為進入自由競爭市場的一大牆壁。此外,可提供的服務極度受限,汽車作為英國出口歐盟的一大商品,須攀過的壁壘更高(為10%)。
然而,英國完全脫歐的重要之處,是可重新掌握邊界。許多人士認為,難民是英國人民投票脫歐的主因。在一五年,淨遷入英國的外來移民總數達372,000人,其中184,000人來自歐盟國,188,000人來自歐盟以外國家。自一九九三年,英國國內來自海外的勞動人數已升一倍至逾六百萬人,佔勞動人口的10%,當中大部分是來自歐盟創始成員國以外的低收入國家。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
作者:祈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