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粉絲帶動經濟效益

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迅速,我們預期未來五年票房很有可能將保持每年30%增速。然而,電影票房並非行業唯一的焦點─今天中國乃至全球都在關注粉絲經濟效應,從明星、到影視乃至小說IP(知識產權)等各層面,都在探索如何營運粉絲、挖掘機遇。

衍生品市場潛力巨大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中國以網絡紅人(網紅)為代表的粉絲經濟力量,甚至出現了追趕或超越電影票房的趨勢。根據近期淘寶、優酷、新浪微博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網紅報告顯示,二○一五年中國電影票房大約440億元人民幣,而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網紅產業的產值或達到580億元人民幣!

平凡人成為網紅、與粉絲互動、拉動內容或商品消費等的變現模式,已經證明粉絲經濟的效應。而作為文娛產業的傳統選手,電影行業對粉絲經濟原本也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就電影行業而言,已有買票觀影、參與線下活動、收集衍生品等多種行為,其中衍生品經濟的潛力不容小覷。

最近筆者看到LIMA(國際授權業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一五年全球衍生品的零售額達到2,517億美元,其中美國和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衍生品市場,規模合共達到1,455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57.8%。而包括中國、日本和南韓在內的東亞地區,衍生品的銷售收入僅有235億美元。

可以說,中國衍生品市場的潛力還遠遠未被發掘。今天中國電影市場的衍生品實質只是宣傳發行商品,作用多僅限於幫助宣傳。而在日本,相關產品種類非常多,為IP所有方帶來了遠超影片本身的收益。而中國電影市場發展快速,衍生品正正是行業未來一個重要的增長點。

如何把握?就是打造一個金融創新產品─增值服務平台,這一業務的特殊之處在於與受眾的緊密聯繫,比如投融資、比如衍生品。這一業務的初衷就是希望讓更多的普通人都能進入影視娛樂行業,通過投資來從這個行業的高速發展中獲益,能讓用戶買到更多更好玩的東西,而片方或IP所有方也能藉此一起推動粉絲經濟。

助片方了解潛在受眾

片方有時並非真正了解自己的潛在受眾群,此平台正在做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借助電商領域的大數據,助片方了解中國消費者喜歡甚麼類型的衍生品、哪些人最有可能購買,並在電影創作早期就注入衍生品元素,為後續的開發、銷售奠定基礎。比如最近的暑期檔電影《忍者龜2:魅影突擊》,通過前期的大數據分析,我們發現類似忍者龜這樣的卡通形象,衍生品主要是運動類及數碼類產品。

這是我們對於粉絲經濟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中國電影業如何在票房之外發掘新增長點,相信依然是行業未來的焦點。

俞巍 

阿里影業副總裁、娛樂寶總經理

作者:俞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