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新勢力:補App天后食「腦」吸千萬

「若我今日死咗,回想自己大半生打咗一份唔合意嘅工,我覺得好悲!」八十後港人辛婥琳(Michelle)因一場大病,反思人生的意義,輾轉於一三年創立了First Code Academy(FCA),教授兒童編寫程式(Coding)及應用程式(App),機構早前更把業務擴展至新加坡,近年累計收入逾千萬元。

會考獲9A佳績,並獲選一六年度福布斯亞太區30歲以下30強之一的Michelle,自小與科技扯不上太大關係。她畢業後加入高盛,專責分析科技行業:「當時要深入研究騰訊(00700)、阿里等去寫投資報告,發現科技這行『好正』,以數人之力弄一個App或網站,就可改變人們生活方式。」

科技業的奇趣吸引着Michelle,但令她辭去任職3年的投行職位,還有其他轉捩點。「金融海嘯爆發後,公司減成本,我是團隊中被裁剩的一個,工作多了,工作時間也變成朝七晚一。」

病愈激發創業鬥志

這種生活持續到一○年初,她患上豬流感,要在家隔離三周:「當時身體很弱,下床行五步都會喘氣,擔心自己快要死,但想到人生很多想做的事未做,不想再拖。」

Michelle病愈後,轉去做一份私募基金的工作,惟日子短暫:「不知是否天意,加入6個月後該私募基金就倒閉,獲發一筆遣散費。當時就想何不試試跳出來創業,遂與兩名拍檔成立初創公司。」

她憶述:「初創企業搞印花卡管理應用程式,方便消費者把實體印花轉成電子印花,但因找不到合適收入模式,做了9個月就胎死腹中,程式冇出到世,但卻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經驗。」

創業過程中喚起Michelle去學Coding的興趣,因當時她發現倘真的想在科技行業發展,懂Coding是必須:「9個月看了10多本書後,仍學唔識,覺得好唔忿氣。之後碰巧見三藩市Hackbright學院提供10周軟件開發課程,決定飛去一試。」

夥谷歌開班漸壯大

她發現,課堂形式學Coding可事半功倍,加上知悉美國有義工組織教小朋友Coding,啟發她在香港可嘗試類似教育。

當年谷歌已提倡鼓勵女性加入科技行業,故提供工作坊教女孩子Coding,故Michelle主動找谷歌合作,有少少義務性質開始了第一班。然後,憑着口碑,FCA愈做愈大。

一三年成立以來,FCA在香港教授逾3,000名、6至15歲為主的學生,一般10至14周的課程收取6,600至12,460元不等的學費。Michelle拒絕透露FCA一年收入多少,因不想大家覺得她辦FCA是為賺錢。倘以平均學費及學生數量粗略估計,這幾年FCA累計獲得收入已逾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