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人幣潛力更勝日圓

自一月底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以來,日圓反覆上升近兩成。日圓強勢,跟日本經濟動力疲憊,徘徊通縮邊緣,以及財政赤字經年等實體經濟情況大相逕庭。常看到股市跌、日圓升的現象,媒體慣常地說是資金流入日圓避險的結果。成為避險貨幣要有甚麼條件?為何選擇日圓來避險?日圓真的能避險嗎?

日經濟危 雙赤困擾

美元、日圓及瑞郎被公認為避險貨幣。美元作為全球最流通及環球央行的儲備貨幣,避險功能不用多解釋。瑞郎方面,瑞士經濟長年穩定增長,財政及貿易常年盈餘,加上獨特的政治中立國背景,以及銀行的嚴謹保密體制,促使瑞士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

那日本又有甚麼優勢,成為資金避風港?若從實體經濟情況來說,情況便很有趣。經濟增長方面,除一○年因基數效應而增長逾4%外,近廿年來日本經濟大致徘徊於負增長與輕微增長2%之間,安倍三支箭亦只能帶來短暫刺激,去年增長僅0.5%,在二十國集團中排尾二,僅高於巴西。

國際收支方面,日本自一一年起已連續五年出現貿易赤字。公共財政方面,日本政府近廿年來均入不敷支,每年財政赤字相當於GDP的6%以上,政府債務更相當於GDP的逾240%,位居環球前列。貿易與財政這雙赤問題,理論上對日圓匯價構成貶值壓力。

就基本因素而言,日圓走勢難樂觀,甚至可說是頗具風險,如何能成為避險貨幣?日本自九十年代資產泡沫爆破後,於各主要經濟體中身先士卒,把利率降至近零的水平,並透過多輪量寬,冀以幣策刺激經濟、擺脫通縮。

套息交易牽制走勢

零息政策意味着日圓成本低廉,不少投資者於是透過借入日圓,再轉換成其他國家貨幣、流入股票來獲利,這便是所謂的套息交易(Carry Trade)。當市場情緒樂觀,套息交易活躍使日圓貶值、股市上升。當發生突發事件,市場風險胃納下降時,套息交易便會拆倉,即投資者沽出他國股票和貨幣,再買入日圓,以償還最初借入的日圓。於是便出現股市跌、日圓升的現象。

從基本因素看,人民幣在多方面都比日圓更具走強潛力。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為6.9%,在二十國集團中排第二,僅次於印度。國際收支方面,近二十年來均保持貿易盈餘。

雖今年內地預算赤字相當於GDP的3%,但主因是積極財策所致。國家外儲為全球最高的3.2萬億美元水平,遠較日本的1.2萬億美元為高。

人幣入SDR有助匯價

去年「811」匯改曾震撼市場,經一事長一智,現時人行透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及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指數,這兩項調節工具去和市場溝通,增加政策透明度,成功穩住匯價預期。六月底,境外機構持有在岸市場人民幣債券餘額達6,635億元,較五月份增加401億元,隨着人民幣即將加入SDR,相信對人民幣匯價會帶來支持。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2000至2005年於全球理論計量經濟學排名37,著有4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中港報章。莊教授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交通諮詢委員會,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