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債券難民谷起股市

美股的牛皮式創新高,似乎仍無阻恒指再創踏入一六年以來新高,上周五恒指最高見過22,816點,收市則報22,766點。上周五晚美股三大指數收市則兩跌一升,有領先指標性的納指微升0.09%,道指和標指則分別微跌0.2%和0.08%。

跌市的藉口,是甚受市場關注的美國零售消費數據表現令人失望,七月份錄得零增長,打擊市場對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長加速的信心。但假若大家和我有相同理念,認為量寬後至今推動全球主要股市,最有力因素仍然是資金量的話,中線來說這不但不是負面消息,其實應該把此視為好消息。

因為如此數據,意味着美國聯儲局今年加息的機會進一步下降,周五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九月美國加息機會率,由上月二十七日時的28%進一步減至16%。

四出尋找穩定回報

正如近期自己文章不斷提及,央行的超寛鬆貨幣政策,尤其是不斷加大規模買債和實行負利率,已對以債市為主導的環球投資市場,產生了巨大力度的擠壓效應(Crowding Out Effect),並產生了大量的所謂「債券難民」(Bond Refugees)。當然,這種難民的問題不是太窮,反而是太有錢,而被迫四處流亡尋求穩定回報。他們可以是日本保險資金,也可以是歐洲和英國富豪,又或較小規模的央行。

其實他們要求並不高,可能只要有以其基礎貨幣計,大概3%左右的年回報已經心滿意足。但在我們活在的當下,這可能已慢慢變成奢望,令到他們不得不加大風險,進入陌生領域投資。這包括人民幣債在內的新興市場債,全球穩定貨幣區內股市的高息股等等。

有論者認為,現階段還想追入港股的投資者,可考慮備受壞帳陰影和表外負債困擾的內銀股。從債券難民的角度去看,內銀確實亦有一定吸引力,尤其是其在香港掛牌的四大國有銀行H股。

興業金融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