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帶着仔女去旅行 灌輸正確金錢觀

暑假帶子女外遊,已成為不少家長的例行公事,惟卻易令小童接收到「外遊是理所當然」的錯誤訊息,致他們不懂珍惜機會。有理財顧問將兒童理財融入家庭日常生活,更將外遊當「Big Project」,以輕鬆方法滲透正確金錢觀,唔知小朋友又Buy唔Buy?

不少港童是父母的「金叵羅」,不愁物質享受,一年去數次旅行、報讀海量興趣班的學童比比皆是。育有兩名分別為五歲半及八歲女兒的康宏理財助理聯席董事林正宏(Perseus)認為,正因小朋友太容易得到(物質享受),便不懂珍惜,更甚者會以為一切皆為理所當然,故其家庭不會固定於暑假或其他長假期外遊,今年正值幼女升小學,亦已打消趁暑期外遊念頭。

他稱,「一家人去玩,着重體驗同相處,帶太細個嘅小朋友去歐洲玩,佢哋會唔會明白?帶佢哋去近近哋嘅度假村玩,可能都咁開心,親子旅行重點唔應該放喺消費、遠程同豪花。」

全家編排行程 着重體驗

大部分家長計劃行程時,主因一味貪快,不會讓子女參與其中,惟林正宏一家卻不盡相同,會讓女兒一起計劃,在編排時亦會顧及其需要,着重體驗。林正宏亦會讓女兒了解,現時旅遊支出是由父母負責,原因是其未有工作能力,惟直到可從事兼職的年紀,便會由她們自行負責。「雖然兩女對金錢概念不深,但已了解到價值的概念,如知道收費主題樂園與一般免費公園之間的分別,在同齡小孩中已屬出眾。」

兌換外幣屬外遊「必做事項」之一,惟林正宏卻不會藉此教導女兒換算方法,「太深了!夾硬教完都未必明,更有可能轉個頭就唔記得!」他認為,更應藉着小孩的好奇心施加教導,例如,早前英國公布脫歐,英鎊急跌,長女留意到新聞便追問原因,其後他以簡單答案及例子解答其疑問。他強調重點是生活化教學,而非為教而教。

女兒買手信須用私己錢

然而,林正宏一家計劃外遊前,亦會一起看旅遊資訊,近期看南韓首爾的旅遊書時,長女發現韓圜幣值與港幣的差異,更驚嘆:「嘩,點解要用3萬蚊食一餐嘅?」他即細說箇中原因,實行活動式教學。

在旅遊時的必須開支,固然由兩夫婦負責,惟若女兒想買奢侈品,而非必需品時,他笑言,「便會進入家庭會議時間,討價還價」,不是女兒想要便會買。「上年一家去瑞士旅行探親,大女想買手信畀朋友,但因應係非必需品,所以要動用私己利是錢,顧及朋友人數眾多,唔夠錢用,佢最終退而求其次,選擇買較平、滿足到全部朋友嘅手信。」

惟他直言,若女兒在自己不夠錢的情況下要求買手信,必然不會答應,主因這會使其建立先使未來錢的錯誤概念,概念跟成年人不夠錢,卻以信用卡找數同出一轍。若女兒只是隨身現金不足,或未有兌換外幣,則「有情講」,會先替其墊支,讓女兒其後再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