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擴權重手 低估反彈力度

市場掀起巨大的反對上市監管改革浪潮,有市場人士指,事件發展已儼如當年大孖沙群起反對延長「禁售期」的翻版,圖「大合奏」推翻改革建議。據悉,反對陣營部署定期有重量級人士「亮相」;支持陣營亦不示弱,正醞釀大反擊,「最後不知誰勝誰負,睇吓邊個子彈多?」

上市審批權不易動搖

知情人士指,證監會一向有意收緊上市審批權,從港交所(00388)為招攬阿里巴巴集團來港上市,建議容許「同股不同權」開始、到近年創業板上市「啤殼」、新上市股價「喪炒」,以致「借殼」後門上市等,凝聚了社會一股力量要加強監管,證監會遂透過建議改革上市監管架構,增加及提早介入參與上市事宜。

不過,證監會似乎低估市場反彈,包括上市、炒殼等龐大市場利益,「擴權」手法出手較重,猶如「核子彈」般,如「架空」上市委員會、新設委員會權力集中於證監會等,觸動利益集團神經,造成強烈反彈。

有市場人士指,「從來要郁上市審批權都唔易,○二年由政府提出都做不到,何況今次只是證監會主動提出?再者,今天的市場規模比當年更大,市場利益更龐大!」

消息指出,證監會今次建議原本頗為進取,港交所向政府提出反對,政府同意現時不宜處理上市審批權事宜,要求雙方找尋共識方案諮詢市場。但市場的反彈卻高於預期。

「可轉換優先股」分歧大

此外,市場消息指,證監會今次建議「擴權」,其中一個「導火線」是證監會對港交所上市部在處理發行人計算公眾持股量時,毋須計入其非上市可轉換優先股的手法有意見。

上市部認為,在一上市決策個案中,在考慮可轉換優先股的條款後,該等股份與債務證券類同。但證監會認為,可轉換優先股在所有重大方面與普通股相似,而且上市公司在收購資產中發行可轉換優先股很常見,假如在收購資產時發行普通股則會令公眾持量跌至低於上市規則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