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不但在經濟領域上開始融合,在金融市場及證券制度上亦開始互聯互通。有人說香港交易所(00388)重推「收市競價系統」,除了希望讓收市價更具代表性之外,另一目的在於加强與深圳交易所的接軌。無可否認,深港通目前雖無時間表,但是兩市的銜接肯定需要制度上的互通。
香港採用了「收市競價」的名稱,深圳方面則採用了另外一個名稱「集合競價」。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規定,深市證券的收盤價通過集合競價的方式產生,「集合競價」制度乃指將收市前或者收市後一段時間的全部委託報價集中在一起,根據不高於「買申報價格」和不低於「賣申報價格」、成交量最大等等原則產生的一個成交價格,並將這個價格作為收盤價,並成為這時間段內全部成交委託的交易價格。
若然收盤集合競價不能產生收盤價的,以當日該證券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鐘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含最後一筆交易)為收盤價。當日無成交的,以前收盤價為當日收盤價。
深圳交易所設立「集合競價」制度,旨在提供一個公平而又由市場主導的方法以結束交易並確定收盤價,希望帶來以下優勢:一是收盤價格的確定反映了更多投資者的需求和意願,使收盤價格更具有代表性;二是有利於避免價格的大幅波動,提高價格的連續性;三是增加了操縱價格的難度,因而在某程度上避免了價格操縱的發生。香港的機制能否與深圳的全面銜接,平穩有序進行交易,需要一段時間觀察。
筆者近日與數位基金界朋友討論過,他們對「收市競價」態度正面,毋須擔心,需要關注的反而是環球趨勢及內地形勢。
無可否認,本周美國議息、日本量寬政策將影響到市場的表現,而在上周末期間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內地經濟的趨勢亦是基金經理的焦點。
內地債務危機是其中一個焦點,今年以來內地鋼鐵煤炭等行業的違約案例不斷增多,其中不乏央企,中央政府有何取態?財政部態度明確──「援助但不兜底」。細看內地形勢,目前內地企業債務率雖然高企,亦發生過違約事件,但尚未出現系統性、區域性債務危機,估計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只會在出現系統性風險,將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失的時候,公共財政才得介入。
與此同時,在結構性改革的道路上,國家目前正進行財稅改革,積極推動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產稅改革,但目前尚未有正式方案出台。稅務改革涉及國家財富再分配,參考內地統計,全國存在5,000萬貧困人口,國家領導人早已指出,到二○二○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若要二○年實現全部脫貧目標,意味着每年要減貧上千萬人。
若按照過去三十年的年均減貧600萬人的速度計算,這一目標是難以實現的。故此,稅務改革必須加快進行,全面調整國家的財富分布,改變目前的局面。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