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維修App靠簡單突圍

現今是應用程式(App)時代,日常生活中連通渠換鎖都一App搞掂。兩大家居維修App「師傅到」及「Call師傅」逐步上軌道,除了銀彈政策谷名氣外,更絞盡腦汁為求在業內突圍而出。

業界形容「師傅到」及「Call師傅」為「維修界Uber」,賣點都是以簡易設計為主,用家只需在App選擇所需服務及輸入簡單資料,系統便可配對合適師傅,而且對用家來說上述服務是免費的。

開拓B2B業務顯優勢

「師傅到」於成立初期便獲思城(01486)收購,亦是思城轉主板後的頭炮作品。「師傅到」創辦人之一楊駿釗表示,「市面上同業多數行緊B2C(企業對消費者)的模式,我們近幾個月開拓了B2B(企業對企業)的業務,加上思城本身是從事建築設計業務,可算是『師傅到』的後盾,這正正就是我們的優勢,亦可與業內對手作區分」。

楊駿釗補充,「師傅到」以B2C模式開始營運了7個月,亦將推出新版本,屆時提供的服務由目前的8個增至近20個,計劃於年底向會員收取月費數百元;至於公司積極開拓的B2B業務剛開展約3個月,商戶包括品牌商、餐廳及連鎖店等,該業務的收費模式則是公司與商戶達成協議,再與師傅進行分成。六月份該公司錄得訂單額達100萬元,計劃於下半年加大廣告宣傳,涉及幾十萬元,目標是年底達收支平衡。

耗130萬 冀兩年回本

另由一班I.T人創辦的「CALL師傅」,背後並無財團撐腰,僅憑着一股創業的拚勁。「Call師傅」創辦人之一許建宏透露,「整個App的開發費用為120至130萬元,今年四、五月份已達收支平衡,的確比我們預期早」。他預計,明年會有盈利,更預期2至3年時間可以回本。「CALL師傅」於六月份單量為2,000張,最高一日單量達100張,每月單量升幅為10至20%。

現時最大任務是增加市場認知,所以公司將每個月賺下的錢投放於廣告上,而公司於七月份會推出新功能「商品街」,是一個向用戶介紹維修所需產品的電子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