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無起色 香港難有好日子

中國最新的官方與財新編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出乎意料地雙雙轉弱,權威人士預測的L形態勢,隨時落空,加上近日英國一聲脫歐,全球經濟又再陷入紛擾之中,金融海嘯以來,中國振興經濟不遺餘力,結果卻一直事與願違,香港難免受牽連,大家要自求多福為持續嚴寒的經濟,做好心理準備。

中國六月官方製造業PMI,跌了零點一,僅僅險守五十的盛衰分界線,相對偏重中小規模企業的財新PMI數據,按月更回落零點六,至四十八點六,遠遜市場預期,連續十六個月低於五十,揭示製造業面對持續萎縮,且六月緊縮程度,更是四個月以來最為顯著。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不但面對內外需求不足,亦證明靠寬鬆貨幣政策谷起樓市,對經濟的影響力甚為短暫。

中國為刺激經濟,全力推動第三產業,惜轉型未竟全功,出口製造業依舊佔經濟相當分量,海外市場一日未復甦,中國也難以扭轉頹勢。

最先走出衰退陰霾的美國,首季經濟增長僅百分之一點一,近月就業市場創職能力減弱,復甦有強弩之末勢頭;英國脫歐全球震盪,分手既成事實,股市壞消息當好消息炒,一陣小陽春過後,迎來的是漫長分手談判,與歐盟經貿關係需時重新訂立,對區內投資及消費負面衝擊難料,作為主要貿易夥伴,中國勢必受到牽連,下半年要保增長、創就業,肯定荊棘滿途。

中央重申不會搞「大水漫灌」的西方刺激措施,意味經濟數據即使再差,人行已不會如過去般輕易出手放水。事實上,一四年人民銀行由定向降準,以至及後全面寬鬆,不惜冒重蹈○九年四萬億元救經濟,引爆地方債危機的覆轍,最終對實體經濟提振效果不彰,只換來股市樓市喪炒,官民債務危機岌岌可危的副作用。

近日全球國債息率急跌,正揭示避險情緒升溫,中國只剩匯率貶值把經濟病情減輕的一途,藉此恢復國際貿易競爭力的選擇,君可見一有風吹草動,國際金融市場是先沽而後快,雖遠離脫歐震央,上周人民幣卻閃跌,創下五年半新低。

股市一向是跑在經濟前面,上半年A股累跌一成七,不計日本,表現在亞太區內包尾,經濟唇齒相依的香港股市,在貿易及零售形勢急轉直下,也只是載浮載沉,毫無方向,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不確定因素比上半年更多,經濟寒風凜凜,大家謹記做定禦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