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公投決策兒戲

早前,哈佛大學的羅歌夫(Kenneth Rogoff)教授寫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在網上廣傳。他指出,英國脫歐公投以簡單大多數決定重大決策,如去留歐盟實在太兒戲,有點像玩俄羅斯輪盤,十分危險。

不應靠人多話事

公投決定重大政策十分愚蠢,投票者投票前,有沒有認真研究脫歐造成的一連串後果?歡喜若狂後,面對英鎊匯價急瀉、百物騰貴、投資倒退、退休金恐受拖累遭受損失、失業率上升,還要面對蘇格蘭尋求獨立,國家面臨分裂等苦惱,難怪很多投票脫歐的民眾渴望再來一次。

誠然,簡單大多數,是過低的門檻。然而,縱使門檻升至60%,以公投決定重大政策仍屬欠妥。重大政策往往非常複雜,真的需要大量研究,絕不應靠人多話事。

然而,民意還是十分重要。掌政者有必要掌握人民所急所想是甚麼。掌握了人民所急所想是甚麼,掌政者就要着手研究如何回應他們的憂慮和訴求。

三大理由行不得

如果撐脫歐的人是憂慮移民太多、又或是憂慮新移民質素、又或是德國影響力過大,都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回應,掌政者確要認真處理這些問題。

以民意決定政策表面上十分民主,但除給民眾自主假象外,其實並沒有甚麼好處。民意決定政策行不得的理由有三。一是個人判斷評估對自己利益,容易忽略回饋效應、判斷容易出錯。

二是通常會忽略政策對其他人的影響,這是所謂Free Rider Problem,即人家或後代人承擔代價,自己則從中取利。三是情緒化投票或跟風投票,認真研究政策要花時間,很多人不願意花這個氣力,於是很多人會選擇情緒化投票或跟風投票。

投票就是權力的體現,情緒化投票或跟風投票都可以過癮。Jason Brennan的投票倫理學(The Ethics of Voting)就告誡我們:沒有做足功課便去投票,可以為社會帶來災難。

香港來年未太曳

如今英國公投結果已出來了,民眾反悔聲音也出來了,有人說再公投有難度,但我則認為未嘗不可。再公投當然好像兒戲,但其實這也是最合適的。

再公投有其合理之處:它彰顯公投決定政策的荒謬性,再公投固然也是公投,但是它卻是在民眾初嘗苦果後、較有知識後,表達意願(More Informed Choice)的一次公投。

至於香港,我們當然樂意見到第二次公投,但有也好,沒有也好,香港承受的衝擊應較短暫,主要還是直接跟英國或歐洲做生意的企業首當其衝,但紛亂過後,大家重回理性思維,亞洲這一塊還是較有活力,加上美國經濟也屬穩健,來年經濟應不致太壞。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作者: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