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收市競價 大勢所趨

曾被戲稱為「勁假時段」的收市競價時段,經諮詢及優化後,將於七月二十五日重推。收市競價當年為何突然中止,今天又再重來?

基金調整成大考驗

許多投資者都認為,收市價是交易日中最關鍵的價格。自九三年起,香港證券的收市價,是按每交易日的最後一分鐘,即3時59分正開始,每隔15秒記錄股份按盤價一次,錄取5個按盤價,再以5個按盤價中位數作為收市價。

上述機制雖然能使收市價的釐定,不會受最後一宗成交所左右,但數據顯示,只有約1%的交易於錄取按盤價該5秒鐘內執行,收市價若以此來釐定,不利於價格發現。

另一方面,一眾追蹤大盤指數的基金,如盈富基金、強積金等,無論是在日常處理認購及贖回指示,抑或遇上指數成分股變動而需被動地調整組合時,均需以收市價執行交易,亦即是所謂MOC盤(Market-on-Close Orders)。但上述機制會令到基金於指數成分調配的時候,難以收市價來執行。

全球大部分的股票市場,包括亞太區的日本、澳洲、新加坡等,均已採用收市集合競價來釐定收市價。據經驗,收市競價時段通常是每日最活躍的交易時段。

港交所(00388)經過一年的諮詢,於二○○八年中首次推行收市競價時段。

當年收市競價實施後的第5個交易日,適逢MSCI指數成分股變動。業界估計,當時逾5,000億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追蹤基準,而當天是首次於收市競價時段進行基金組合調整。結果21隻股份於競價收市時,比下午4時的股價變化大於5%,當中有8隻更大於10%,波幅有違競價機制初衷。

兩項措施堵塞漏洞

○九年三月九日滙控(00005)於收市競價結束前幾秒內急跌11%,港交所遂決定於三月二十三日中止收市競價時段,特別是關注收市競價交易可能存在的不當行為。

如今收市競價推倒重來,作出了兩項重要的優化措施。首先,先按現行原有收市價格釐定方法訂出參考價,並限制收市競價的股價波幅於此參考價的正負5%之內,防止極端的價格波動。另一優化則是跟隨英國、澳洲及新加坡等,於競價時段引進隨機收市機制。有別於當年的定時收市,如今競價配對將於4時10分至4時12分之間隨時收市,操控收市價的機會大減、成本大增,相信能避免類似滙控閃崩的歷史重演。

優化後的收市競價機制,有助讓價格發現平穩進行。現時各已發展市場及大部分新興市場,均採用競價制度來釐定收市價,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重啟收市競價機制,可謂大勢所趨。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2000至2005年於全球理論計量經濟學排名37,著有4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中港報章。莊教授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交通諮詢委員會,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