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復甦乏力 中國經濟尋底

剛公布的內地五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企穩三個月後驟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弱勢依舊,回升乏力,加上外貿形勢險峻,中國經濟狀況可謂危機四伏,折射出近年的刺激措施不但未明顯見效,反而炮製出樓市債市泡沫,引來國際大鱷伺機狙擊!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五月出口同比增長百分之一點二,進口可能因人民幣走弱而反彈百分之五點一。不過,若以美元計算,情況糟糕得多,出口同比下降百分之四點一,遠較市場預期下跌百分之三點六更差,進口則下降百分之零點四,雖較四月的百分之十點九跌幅明顯收窄,但主要是受惠原油進口錄得六年來最大增幅。

由此可見,中國整體外貿復甦勢態疲弱,特別是對美歐的跌幅分別達到百分之十二及百分之二點一,足見外部需求不濟,在下半年外部不明朗因素更加突出之下,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的外貿顯然難有起色。

再看五月份內地CPI同比上升百分之二,低於預期的百分之二點二,按月收窄零點三個百分點,主要是食品價格升幅收斂,而歸功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價格回升帶動;另PPI同比下跌百分之二點八,雖較四月份的跌幅收窄,但仍是連跌五十一個月,反映內地去產能壓力沉重,PPI仍處收縮狀態,一旦大宗商品價格回軟,頹勢恐又惡化。

無可否認,經濟數據因統計方法或會失真,但當前境內外經濟環境大家有目共睹,更有切身感受,可以預見外部需求持續走弱,地緣政治風險更有上升趨勢,短期內地經濟勢難走出困境,更頻遭國際群鱷唱衰,伺機沽空圍剿,早前的狙擊人民幣可說是大刀小試,但已引起匯價動盪,衝擊經濟的惡果,不可不慎。

不可忽視的是,中國內部需求動力不足,人行雖因通脹低企,仍有空間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措施,但受制產能過剩,調節貨幣政策的效益也愈來愈弱。到底內地經濟能否緩慢築出「L形」的底部,不但關係到短期投資市場氣氛,更影響到中長期經濟結構改革的進展。

內地經濟繼續尋底之旅,香港經濟勢受拖累。在紛亂而充滿險阻的投資環境下,投資者可以做的是「有備無患」,確切掌握自身可承擔的風險水平,及時檢討投資組合,作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防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