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速勢放緩

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會持續貶值,然而《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透露,今年一月開始,人民銀行已放棄市場化的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重回基於政府意圖設定中間價舊路。綜合業界意見認為,內地利用中間價引導匯率調控資金流向無可厚非,但若消息屬實,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勢放緩,同時只會令人民幣貶值速度放緩。

去年八月內地實行「小匯改」後,人行明言會參考之前一個交易日收市價釐訂中間價,被市場認為是匯率市場化向前邁出一大步,隨後人民幣中間價一直貼近人民幣現價,直至今年一月開始出現明顯偏差(見圖)。

倘屬實 恐債務通縮

《華爾街日報》引述三月份人行有份參與的一個閉門會議的紀要指,人行首要任務是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匯率日常波動回到政府嚴密監控下。報道又引述人行關係密切人士透露,人行於一月四日已悄悄放棄市場化的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

有關報道惹來市場極大回響,大和資本亞洲區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質疑消息可信性,指早前「權威人士」暗示人民幣繼續國際化,相信「權威人士」的「輩分高啲」,言論較可信,若人行真的行舊路,將陷入債務通縮惡果。

干預人幣代價恐沉重

他又指出,同時令市場無所適從,未來甚至需要動用外儲去干預人民幣,代價十分沉重。

該行維持人民幣年底見7.5水平預測,但跌勢不會太急,每月跌1至2%。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人民幣市場化短期或因市場波動短暫不推行,但最多只是「行前兩步再退一步」,向前走大方向不會改變。國際化下人民幣計價指數及產品陸續增多,若人幣政策重返舊路,於國際間的角色將淡化。

光大銀行香港分行資金業務副主管顏劍文稱,人民幣定價機制並非透明,定價政策表明會參考「其他因素」,由於內地資本帳未完全開放,若透過中間價定價調控跨境資金流動可理解。

他根據近期美元指數走勢與人民幣中間價表現,認為兩者走勢大致脗合,僅偶爾出現偏差。

大時代投資集團研究部主管鄭廣復指,即使有關消息未能嚇退炒家,但最少有助穩定一般投資者看淡人民幣的觀點,令人民幣貶值速度放緩。

自從「小匯改」後,市場對人民幣貶值憂慮揮之不去,匯市頻頻出現人行干預蹤影,而且一五年底開始,已陸續暫停或收緊不同的人民幣跨境流通渠道,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貿易結算、銀行間融資等,以減輕資本外流壓力。

港銀加短息吸存款

市場不敢對人民幣樂觀,銀行只有加息爭取存款,永隆銀行今日起上調人民幣短息10至20點子,當中一般客戶三個月期由2.5厘加至2.6厘,起存金額10萬元人民幣。

該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表示,近日人民幣短期拆息上揚數十點子,故微調短期存息,直言存戶對人民幣信心未恢復,以新資金敍做存款傾向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