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四年下半年開始,政府總在設法推動經濟增長,惟中國是「房地產化」經濟,整體經濟對房地產過度依賴,只要樓市出現周期性調整,經濟增長就必然下行。因此,在經濟增長下行時期,政府不得不採取過度信貸擴張的方式,拉動經濟增長,繼而令流動性氾濫。
一年來,過多流動性先打造去年的股市「槓桿牛」,但「槓桿牛」很快轉成熊市;資金不能在股市穿行,就湧入互聯網金融;接着又進入企業債市場。股匯市年初劇震,中國股市當然不會有起色,游資竄入商品期貨市場,掀起一股中國式的商品期貨炒作潮。
在短短兩個月裏,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的日均交易量增加1,830億美元,超過去年中國股市泡沫時高峰值,也遠大於納斯達克股市在二○○○年科網狂潮的成交量。商品期貨狂潮推動上個月單日棉花成交量,飆升至足夠給全世界每人做一條牛仔褲的水平,大豆成交量亦足以製作560億份豆腐。
中國式商品狂潮讓大連、鄭州和上海三大交易所成交額,從二月份的日均約780億美元升至2,610億美元,納斯達克交易所成交量在二○○○年初的高峰期也不過是1,500億美元。
商品期貨狂潮之所以能如此瘋狂,最大原因還在於央行過度寬鬆的幣策,讓流動性氾濫,投資者又希望利用這種過度的金融槓桿,對各種資產價格大炒一把。
今年以來,資金先炒作一線城市房地產,接着炒作一線周邊城市房地產,之後又開始大炒商品期貨,又由於股市炒作不行,投資者為能名正言順炒作,就借助中國三月份經濟好轉,大力放出輿論說中國經濟已觸底反彈。
面對瘋狂炒作,監管層不得不出手抑制商品期貨狂潮,中國三大期貨交易所接連上調保證金、手續費及漲跌幅限制。此外,縮短螺紋鋼晚上盤交易時間,商品期貨狂潮降溫,五月六日總成交量1,250億美元,比高位回落逾一半,螺紋鋼和鐵礦石價格從四月高位回落20%。
最重要的是,五月九日內地官媒引述「權威人士」講話,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是L形,而不是W形及V形,政府沒有必要出台強刺激政策來推動經濟增長,從而讓市場去除幻想,改變預期,並要求對過度以槓桿刺激經濟增長傾向調整。因此,商品期貨炒家只能急撤,商品期貨狂潮也告一段落。
在商品期貨狂潮中,有幾個問題政府及市場要看清,一就是歐美國家盛行多年的衍生工具,在法律健全、市場信用主導的歐美市場,對實體經濟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對中國實體經濟更是如此。
對於中國不成熟的金融市場來說,衍生工具除是投機者獲利工具外,能對實體經濟起到的作用有限,監管層對此要警惕。是次商品期貨狂潮出現,若監管層不及時防範,定釀成巨大系統性風險。
二是近幾年來,政府一直強調要增加更多融資管道,降低融資成本,以讓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能獲低成本資金增加投資,或讓流出來的資金脫虛流實。現在央行公告說流入實體經濟資金有多少,但實際情況不是如此。現在市場湧出的資金基本上是脫實向虛,過多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各種資產。
比如,一季度的信貸資金,有一半以上流入房地產市場,四月份的5,000多億元人民幣銀行貸款,也有80%流向房地產市場。若中國房地產市場不用有效的稅收制度,嚴格限制投機炒作進入,仍把住房投機與消費混為一談,房地產市場只會變成以投機炒作為主導。
若大量資金流入樓市只為投機賺錢,還說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是自欺欺人。「權威人士」講話指,讓住房回歸基本功能,要做到這點並非易事。大量資金流入樓市,對未來中國經濟傷害只會愈來愈大。
三是商品期貨狂潮結束後,資金會流出哪裏?估計先會流出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該市場火爆就表明資金已流入。若政府還是後知後覺,這一輪二線城市炒作可能蔓延,蔓延愈廣,中國金融風險可能愈高,資金又或尋找可炒作資產,新異動可能隨時出現,投資者對此要密切觀察,資金流向哪裏,哪裏資產就瘋狂,它將成為擾亂中國金融市場的最大破壞者,惟資金的流向仍是未知之數。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作者: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