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次季內地股市「快牛」變「瘋牛」,為港股「大時代」揭幕,擬於下周三(十一日)公布業績、一向被視為大市走向指標的港交所(00388),在去年五月廿六日創下歷史新高311.4元。不過,高位過後,隨着A股「瘋牛」暴斃,恒指見頂回落,港交所股價呈倒V趨勢,今年初更曾失守去年次季大升浪前的起步位﹗一年過後,港交所股價反彈至200元樓上只是曇花一現,「五窮」月之初又再發軟蹄,到底眼前是危是機,持有港交所蟹貨,幾時可以返家鄉?
去年三月底,中證監發布指引,容許內地公募基金參與港股通,市場憧憬有過萬億資金「北水南下」。四月八日滬港通南向額度自滬港通開通後首次用盡,內地資金流入港股,當日成交金額逾2,500億元,翌日成交金額更創歷史新高,達2,939億元。
若單計四月,日均成交金額達兩千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水漲船高,同期港交所股價突破300元,五月廿二日中央公布落實互認基金,不久港交所股價便創下歷史高位311.4元,只是沒料到就是跌市前的頂峰。
經歷了三季調整,A股已回穩,港股亦企穩兩萬點樓上。港交所股價在今年首季成功在160元水平築底,三月新上任的中證監主席劉士余指深港通今年「肯定通」,港交所股價趁勢反攻,升抵四月下旬高位205.4元。
不過,期間港股交投未見明顯改善,而截至五月四日,港股通累計額度餘額為1,146億元人民幣,佔餘額上限2,500億元人民幣的四成多,表現與原先的預期差距甚遠,故如今市場對深港通的憧憬,亦理性得多。
除深港通外,本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在五月一日實施,容許社保基金投資固定收益類、股票類和未上市股權類等資產種類,意味着養老金入市步伐加快,有望為兩地股市氣氛帶來轉機,而MSCI將討論A股是否納入其系列指數,AH股均有望成焦點,惜均不足以令港交所股價回復去年勇,五月初長假歸來三個交易日,港股平均成交額得651億元。
歸根究柢,不論市場整體氣氛,抑或交投,與去年相比,年初至今的市況相差甚遠。
各投行對港交所的看法亦截然不同,去年四月中旬,大摩上調港交所目標價逾七成至385元,並指最牛可見500元,理由是互聯互通令交易量上升,同時市場憧憬深港通開通及A股納入MSCI,又指互聯互通有乘數效應,港股成交最牛可達1,800億元。
高盛當時亦加入唱好行列,將港交所目標價調升至355元,認為第二浪互通(深港通)可帶動其股價,最牛可見410元。惟事後證明,這些大行的唱好言論,原來是港交所股價見頂回落的「催命符」﹗
綜觀目前各投行的預測,高盛的看法較「熊」,給予港交所「沽出」評級,目標價142元,並指深港通及A股「入摩」對港交所的盈利不會有太大影響,與去年的樂觀看法大相逕庭。再看大摩,預計若港股維持每日平均成交金額750億元水平,港交所每股盈利難有增長,股價會續弱,因此給予「減持」評級,目標價152元。如今大行看法悲觀,反智推斷,眼前港交所股價弱勢,到底是危是機?
中國銀盛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表示,港股首季交投弱,而受惠於A股有機會獲納入MSCI及深港通即將開通的消息,港交所股價已累升超過兩成。參考之前滬港通經驗,深港通的交投未必太多,港交所股價後市有機會借勢回吐。他認為港交所現水平向下的機會較向上的機會大。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則表示,港交所過往的併購活動,如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所帶來的利好作用有限,且港交所的估值亦較全球同業為高,股價有機會下試180元。
顯然,去年港交所股價創歷史新高,是「時勢做英雄」,驟眼看目前的宏觀環境,內地亦自身難保,北水暫難有大作為,亦意味港交所股價暫難復去年勇,溝貨或撈底前,還是要三思,嚴控注碼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