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監管FinTech要望遠

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興起。從金融發展史來看,傳統金融業務糅合新興科技是大勢所趨,如電子支付系統出現,更改銀行同業間的資金交易,也改變匯款的模式和效率。現在金融科技崛起,更是金融業具改革的改變,因金融科技改變消費行為,也改變金融業的商業模式。金融科技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金融業者若未能應對金融科技的革新改變,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規管與創新須平衡

金融科技的興起可從以下數據見到,在去年全球金融科技上投資的220億美元,比前年有七成五的增幅,在今年的第一季全球在金融科技上的投資,比去年第四季增近三分之二,可見金融科技備受業界重視。金融科技現有三大重要發展範疇,分別是支付、應用程式和萬物聯網(Internet-of-Everything),這些改革正對金融業產生革命式改變。

雖金融科技來勢洶洶,香港金融界也對金融科技有很大興趣,但香港在金融科技上發展速度,相對其他主要金融城市來說卻是滯後,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監管體系對金融業有嚴格規管,這令金融業界在應用創新科技上有着制約,金融科技上的創新自然受影響。

手機支付 港有難度

不少人說中國金融科技上比香港先進,起碼在支付上,內地電子支付系統比香港多樣化,如手機支付在內地普遍,一般購物、交通和用餐已可用手機支付,但香港現無可能以此模式進行,監管上涉及眾多複雜課題,是無法在短期實行。

惟我們不應以此批評香港監管體制欠變通,因香港是環球金融中心,金融體系監管是頭等大事,故用一個較保守但安全的方向是有其道理。上文提到的手機支付,支付一方是否屬認可機構而受金管局監管?現在香港每人都有的八達通卡,發卡機構原來是一家接受存款公司,是受金管局監管。若要普及化手機支付系統,那麼支付機構又是否接受存款公司?若是的話當中監管必定複雜得多,若不是的話,我們是否簡單的用像現時使用八達通或信用卡般的支付體系?若使用目前支付方法,等於扼殺新的支付科技,也不利新的金融科技應用。

多走一步 拉近差距

隨着大數據時代來臨,支付上的金融科技應用開啟新的業務可能,金融管理面對新衝擊,監管機構要平衡監管需要和金融科技的創新。監管當局需以前瞻眼光管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定義上金融監管定落後於金融科技上的進步,監管機構要在監管上看遠一點,才可拉近監管和金融科技上的差距。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

作者:蘇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