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地股市接連傳出下半年將有多項境外互聯互通的大動作,包括深港通及滬倫通。若果傳聞成真,無疑是A股踏上國際化的新里程。可是,在內外客觀條件未配合下,金融當局好大喜功,急於求成地催谷中國股市,可能是禍不是福。
去年A股經歷人為催谷出來的股災浩劫,至今依然元氣未復,散戶固然輸得怕怕,外資基金見識過中央政府不按章法強力介入,對A股也是敬而遠之,交投量變得一池死水。
不過,慘痛教訓卻無阻A股快速走向國際化的夢想,在國務院祝福下的深港通,趕年底通車似乎事在必行;而更大的構想,聯繫上海與倫敦的滬倫通,也盛傳將在九月簽署,以趕及由中國主場舉辦的G20峰會上曝光,藉以向世界宣揚中國金融成就。
一四年的滬港通,望能打通兩地股市融通的經絡,卻遇上環球經濟不振,中國也未能獨善其身,經濟一籌莫展,上市股份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A股監管與企業管治質素,與海外還是有大差距,在內部經濟環境未改善,可以預見即使再多投資門路,實難提起外資基金胃口,被視為QFII後對引進外資的滬港通,近期日均資金淨進出量,已跌至數億元人民幣水平,事前以為錢途無限,實際卻是門前冷清,雷聲大效益小,願景與現實落差巨大。
去年中國股市曾經大漲,A股躋身全球第二大股市市值之列,單日交易金額,更超越美國華爾街,改寫紀錄。儘管中國股市在國際上是龐然巨物,但環球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卻是不成正比。說到底,A股急於強化與境外市場的聯繫,除引資以外,冀望提升A股在國際金融上的地位,爭取一直可望而不可及的MSCI入場券,也許正是內地急於求成,在內外金融環境還未配合下仍然強推深港通、滬倫通的真正原因。
羅馬非一天建成,當前中國經濟困局,需要更多時間固本培元。內地股市八成由散戶組成,長年處於暴冷暴熱,若要踏上健康發展道路,投資者教育,理順企業監管,實難急於一時,今年初股市「熔斷機制」推行四日急急叫停,正揭示中國股市從投資者結構、監管以至制度施行,還是初哥一名,倘一味只顧開放境外連結,滿足吸引外資的欲望,置更多境外投資者重視的問題不理,開放大計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結果將會如滬港通般事與願違,剩下有機制而沒多大實效的門面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