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金融大鱷今年初狙擊人民幣及亞洲貨幣,但卻鎩羽而歸,索羅斯最近又拿中國的債務危機與美國的次按風暴相提並論,姑勿論其是否別有用心,中國採取的「大水漫灌」策略,確實是用一個接一個的泡沫將問題延後。
美元由強轉弱,使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大減,外匯儲備止跌回升。中國首季經濟亮麗,主要透過央媽放水和基建投資推動,但資金流入金融市場的多,進入實體經濟的少,熱錢去年炒完股市,再轉戰債市,第三站玩樓市,最新戰場是期貨,多種商品連日漲停,昨日單是螺紋鋼期貨合約成交金額已逾六千億元人民幣,比滬深股市成交還要多,炒薑炒蒜炒葱捲土重來。中國經濟是真正復甦?抑或面臨另一次失衡?
股市狂飆後未能挽救經濟,國家隊托市托得吃力;債市在一輪追逐後已露疲態,隨之是擔心崩盤;樓價經過首季飆升後需要急凍,深圳一年升六成多,遠離基本因素;商品期貨是零和遊戲,但伴隨的是通脹升溫。信貸增長吹起一個又一個的泡沫,實體經濟卻是原地踏步。
索羅斯對中國債務的評論其實並無新意,評級機構早前已調低中國的主權評級展望。無論發達國家或新興市場,哪個不是靠舉債推高經濟?資金成本廉宜,引誘國家和企業加大槓桿,歐洲和日本更用到負利率!
美國在○七至○八年爆發金融海嘯,是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致,但現在既已捱過了難關,又是另一個世界;轉眼間,美股又接近歷史新高,債券收益則達新低,泡沫不是中國獨有,只是投資者認為派對還未完結。
中國的債務結構與其他經濟體系不同,政府和家庭債務遠低於國際水平,但企業債卻超高,其次是地方債亦早敲響警號。應對企業債和銀行不良貸款直線上升的問題,中國想出了一個「債轉股」的解決方案,可是投資者並未感到安心。
當年美國人人買得起樓,今日中國想用寬鬆貨幣供應去助農民工買樓,但卻令低下層置業夢更遙遠。到中央發覺用錯了藥,急急進行冷卻,但錯誤沉積下來,對金融體系帶來更大的負荷。
每次索羅斯或評級機構唱衰,中國例必開水喉反擊,惟擊退大鱷的同時,自己亦受內傷。中國致力求穩,希望經濟穩、股市穩、樓市穩,但愈求穩就愈不穩,「去庫存」和「供給側改革」反令樓市和期貨失衡,在改革路途上自亂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