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年金融海嘯後,全球銀行業的光環消失。面對監管條例日趨嚴苛及全球經濟不景,國際銀行股風光不再,估值不斷向下尋底,在港上市的渣打及滙豐控股,股價便見證了行業興衰。在全球央行量寬無極限,經濟一沉不起,負利率猶如催命符,行業前景黯淡無光,被視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前路極為艱巨!
滙控股價自金融海嘯當年失守百元大關後,至今股價不但未回復當年水平,近日更有投行發表悲觀預測,最熊可能見二十八元的言論打擊,股價創今年新低,散戶可謂欲哭無淚!
在過去七年多,為了防範金融系統性危機再次發生,歐美金融監管機構執法雷厲風行,大銀行被翻舊帳,涉嫌操控同業市場、干擾匯價、助客逃稅、洗黑錢,林林總總的罪名,令銀行業的公眾形象盡失,拓展業務變得舉步維艱,再加上新興國家經濟下滑,整體經營環境日趨嚴峻下,諸如滙控及渣打這類國際性銀行股價低處未算低的現象,實不感意外。
事實上,環顧全球,歐洲經濟低迷,多次量寬亦無濟於事,歐央行一招「負利率」,想迫使銀行放貸谷經濟,奈何經濟疲弱,企業經營環境毫無起色,銀行寧被罰息也不敢放貸。美國加息步伐較原先預期為慢,顯示美國經濟似暖還寒。再看新興市場,貨幣競貶,累鬥累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就連中國都要不斷放水救亡。眼下沒有一片太平地,無論是專注歐、美,抑或早年已積極拓展新興市場的國際銀行,都避不過困境。
銀行的應對方法,不外乎是重整架構和資源,開源節流,大刀闊斧裁員,而回報偏低的業務,能賣則賣,不能賣則放棄,務求減磅瘦身,化整為零,降低風險。然而,效果仍然差強人意,新的盈利增長點依舊缺如,涉及歐、美的官司及罰款更是無底深潭。行業看不見出路,進退失據,久而久之,被投資者唾棄,也是必然結果。
從眼前全球銀行業的困境,見到一個行業由盛轉衰,由地方發展,到國際化、版圖化,到過分膨脹,大到不能管,到鋌而走險謀取暴利,致醜聞不斷,甚而危及全球金融體系的地步。要撥亂反正,數載光景絕不足以回復昔日風光!更甚的是,當前全球經濟不景,銀行業的壞帳問題,正如「病毒」般不斷擴散,而負利率措施無異於踩多腳,到底當前行業的苦況何時能走到盡頭,是否預示一場更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在後頭,投資者不可輕視,一切宜以避險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