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多人話上車難,其實買樓都唔係天荒夜談!」在工業區從事文職、沒有靠父幹、又非高薪一族的George,回看自己上車歷程,深感只要有計劃,願意放棄不必要開支,買樓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香港樓價近月又從高位回落,變相令他提早達標!
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27.46,創一年半新低。31歲的George已考慮置業多年,近期樓價回落,他立定決心入市,幾星期前終以460萬元買入北角一個樓齡50年、約500方呎的單位。
他稱,由於太太家人住在港島區,自己又剛成為人父,覺得該區校網較好,在港島區前後看了20多個單位,發覺樓價回落不少,業主態度有所軟化,會接受還價;對比多個單位,認為這個單位樓齡雖然較舊,但料只需花幾萬元簡單裝修就可入住,呎價也不用一萬元,較同類單位便宜,故決定買入。
據金管局指引,業主承做按揭必須通過壓測,即以現行利率加3%計算,每月供款額必須低於入息六成水平。George與太太現時每月合共收入45,000元,按照規定,假設按揭利率由現時的2.15厘升至5.15厘,其每月供款額不可高於27,000元。他現正申請按貸,冀做到八成按揭,並盡量拉長供樓年期,令他不需付太大筆首期,及減輕每月供樓支出。
George並沒有「先買樓、後結婚」,三年前與女朋友拉埋天窗時先租住物業,儲蓄一段時間才置業,還笑言幸好伴侶不介意。
他起初租居屋,遇到友善業主,月租只需6,000元,之後搬往私人樓,租金增至15,000元,昂貴的租金使他覺得供樓更划算,加強其買樓決心。
從事文職的George只是普通「打工仔」,能成功置業,很大程度是源於慳儉的生活習慣。受訪當日身穿T恤、牛仔褲的他稱,與太太都非「大使」之人,衣着普通,又不會追逐新手機,亦不常外遊,兩年才會去一次,平均每月可儲起過半收入。他們的婚禮亦是一切從簡,擺酒不過十圍。
他們以往拍拖時,間中會去看電影,現在有了小朋友,就會去郊遊,這都是一些低消費活動。
常言道,養大一個小朋友要花達四百萬元,他則認為開支並不需要這樣大,因自己的小朋友不用入讀國際學校或參與很多課外活動。他笑指,太太是補習老師,可為小朋友溫習,變相省去補習費。
投資方面,他大學畢業後開始買賣股票,現持有幾十萬元的藍籌,但過去一年港股大跌,拖累他的股票組合累積虧損逾兩成,他冀沽股套現付首期後,不再沾手。
George以460萬元買入單位,假設如他所願,成功承做八成按揭,供款年期25年,未計之後利率或會上升,每月供樓開支已要逾16,000元,對他帶來一定壓力。惟他不介意做「樓奴」,指香港地少人多,樓價自然貴,在這個城市生活,要買樓屬無可厚非。
對於香港經濟轉差、加息前景未明等因素,他指自己作為星斗市民,難以考慮太多複雜的因素及估計樓價升跌,只覺得再觀望多兩年才入市,樓價跌幅都未必能抵銷租金開支。「香港經歷九七年金融風暴、○三年沙士,樓價、經濟都好快回升。除非移民,喺香港長住都係有間屋好啲。」他又指,有感自己不善投資,買市盈率低的大藍籌都損手,故寧願投資在物業上,至少可用來自住。
若可時光倒流,他稱冀可早點計劃置業,在大學時代開始多做兼職,一開始降低要求,先買一層樓價較低的物業,再樓換樓,提升物業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