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轉股殺到 內銀急瀉

中國積極出招化解內銀壞帳壓力,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的債轉股計劃高唱入雲,消息拖累內銀股昨日全線向下。高盛報告預期,內銀未來兩年可吸收11%不良貸款,而毋須面對即時的再融資壓力。招商証券則認為要面對流程漫長及資本佔用過高的問題。

內地財新網報道指出,中國首批債轉股規模為三年內化解約一萬億元的潛在不良資產,試點包括國開行、中行(03988)、工行(01398)和招行(03968)等,而債轉股對象則屬於暫時出現財政困難的企業,並不支持產能過剩的「僵屍企業」,政府亦不會「包底」。

傳積極參與 中行挫2.5%

市場憂慮債轉股效益,拖累內銀股昨日表現,工行、中行及建行(00939)均跌逾2%,市傳中行參與債轉股最為積極,昨日跌2.5%,收報3.11港元,跌幅屬大型內銀中最明顯。

高盛認為,中國需要謹慎管理債轉股的執行過程,因銀行面臨資本金制約,而且有潛在的道德風險和貸款發放標準降低,尤其是國有企業貸款。

該行估算內銀的潛在不良貸款率為8至9%,有能力透過在未來兩年內吸收11%不良貸款,而毋須立即進行再融資計劃,不過,在不良貸款問題全面明朗化之前,內銀難以出現可持續的估值重估。

儘管債轉股可以緩解內銀短期的資產質素暴露壓力,以及令資產負債表趨向穩定,然而,中信證券(06030)報告指出,此舉將會令銀行盈利下降,而且資本需求增加,債轉股後的銀行如何退出股權的路徑仍有待釐清。

而招商証券稱,將不良資產透過轉出資產負債表外的具際安排,將決定是否對內銀有好處,指現時落實債轉股最積極的就是中行。

向股東集資憂慮重燃

事實上,市場恐怕債轉股或令內銀將不良貸款,置換成價值更低微的企業股票以外,亦擔心近年已有改善的內銀資本水平因此再受衝擊,因銀行持有股權資產的資本佔用高達400至1,250%,其中400%屬於國際標準下限,放寬的可行性極低,若情況嚴重或重燃內銀向股東「伸手」集資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