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復活節後首個交易日,港股終見復活,亦即俗稱的「大時代」,可惜只是「迴光反照」,升高後再跌至深淵。這一年來,香港投資者由滿懷希望變成意興闌珊,最可悲的是日漸失去「話語權」,港股未來面對的風險亦大大提升。
回望中港股市「大時代」,可謂來去匆匆,A股去年春在「國策」推動下騰飛,在滬港通開通後備受冷落的港股突然「被發現」估值窪地。在復活節休市期間,內地股市仍如常買賣,但港股ETF無故炒高一成以上,致使復市首日暴升,恒指兩日急漲千七點,成交曾逼近三千億元,甚至港交所高層亦豪言「港股成交二千億元將成新常態」,令散戶不禁如癡如醉。
然而,所謂新常態只屬曇花一現,四、五月的好景隨A股泡沫爆破而幻滅,在內地班資回朝下,港股隨即打回原形,指數表現和成交金額更不如前,可見狂歡過後的遺禍。猶幸「大時代」來得快去得速,否則新舊股民的損失相信會大得多。
經歷這場股災,股民理應吸取深刻的教訓,首先是互聯網影響力無遠弗屆,有一呼百應之效,短短三幾日足以顛覆港股。其次,內地股民仍停留在羊群階段,甚麼「估值窪地」只是一個很爛的藉口,A股向來喜愛「差、小、新」,突然寵幸港股可謂「福兮禍所倚」。內地股民盲從,香港股民盲信,但一年後的今天似未有改變。
坐乘內地資金的高速列車,前有○七年未通車已夭折的「港股直通車」,後有遲了近半年方「被發現」的滬港通,不久後又將有深港通。儘管正常軌道的列車運載的資金有限,但中港股市早就一脈相連,非正常軌道的資金才是興波作浪的幕後推手。港股平時僅得數百億元成交,面對北水淹至,只能無奈隨波逐流。
A股素來暴熱暴冷,難以預料政府當局何時心血來潮又鼓動全民炒股?滬綜指現仍徘徊於三千點以下,下一次「大時代」蹤影杳杳,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股市萬變不離其宗,始終是經濟狀況的最佳風向標,經濟下行而股市上升屬有歪常理,瘋狂只會維持短時間。況且,港股是國際投資者雲集的地方,估值不能單與A股比較,若高於其他市場,自然「水向低流」。
港股現時估值之低可媲美歷次股災之時,但同時伴隨經濟惡化、企業盈利低增長及人口老化等危機,並且受美國加息周期影響,但至怕散戶股殤未愈忘了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