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嚴峻 保底目標艱巨

中國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百分之六點五至七之間,「破七」已為大勢所趨,十三五前期焦點更多放在「底線」上。內地通脹及進出口不達標已成為近年常態,惟中央維持通脹目標在遙不可及的百分之三,強烈暗示未來貨幣政策偏向寬鬆。至於赤字比率如預期提高至百分之三,可見財政政策必須填補貨幣政策的不足,雙管齊下為嚴峻的經濟「保底」。

中央二十一年來首次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在區間範圍,「鐵底」不單純要保住城鄉就業,同時要落實二○二○年時,國內生產總值及城鄉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此正是中國面對經濟發展及增長模式停滯不前的困境。百分之六點五水平表面偏低,但中國當前內、外部經濟皆不穩,「保底」的難度不低。

中國通脹長期處於「一字頭」,通縮壓力巨大,惟未來五年通脹目標百分之三不降,實情或者是降不得。物價乃經濟增長及貨幣政策的重要指標,是央行工作的標桿。人行近年交錯運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向市場灌入流動性,即使信貸需求不給力,對實體經濟增長的刺激也有限,但從通脹目標水平來看,較十二五的中性,貨幣政策未來更靠攏寬鬆。

值得留意是,廣義貨幣供應(M2)目標雖提高一個百分點至一成三,但去年已超越此水平,今年一月更達一成四,惟宏觀經濟及股市不見起色,更令人擔心是錢去了哪裏?中央近年積極推動房地產去庫存,部分地方政府花招盡出,較充裕的流動性一旦只流向樓市,隨時擠出另一個資產泡沫。

中央已預告加大財政政策,赤字比率最終上調至百分之三,但部分為減稅降費所致。中央未言大舉加碼經濟刺激措施,一方面,供給側乃中長期結構性改革,過程涉及巨大的產業利益再分配,過程艱巨;另方面,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仍然面對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絕不再容許資金流向殭屍企業,未來更要針對性投放財政資源,及側重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創造就業。

就十三五前期,中國已釋放重大的「保底」信號,給予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空間,欲透過資產市場來振興內部消費,抵銷不同環節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負面影響。中央更明言「宏觀調控還有創新手段和政策儲備」、留有一手以「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派定心丸的同時,更惹人擔心中國經濟的底蘊有多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