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保內貸轉吸美元

人民幣貶值加上資金欠出路,銀行透過新外保內貸模式,轉向吸納美元存款。企業銀行消息透露,市場新興游說企業客戶將人民幣資金轉換成美元存款抵押,配合遠期對沖,取代傳統的人民幣存款抵押,再在內地貸款賺取息差。分析認為,做法反映銀行在人民幣拆倉潮後,吸收存款的傾向轉為美元,亦有助增加財資交易量。

內地突然降準放水,拖累在岸人民幣(CNY)利率走低,惟離岸人民幣(CNH)受拆倉潮及人行挾息影響,存息持續高於內地貸款利率,成為企業外保內貸的套息空間。去年第四季始,企業一般以香港的人民幣存款作抵押,並在內地借取貸款,即透過外保內貸,賺取半厘至一厘息差。

息差回報達厘半

銀行界消息稱,市場在農曆新年興起新的外保內貸模式,主要轉變在「外保」項目。

儘管客戶原本持有人民幣,惟銀行積極游說客戶將人民幣兌成美元敍做存款,收取1.2厘存息,再買入一張美元兌人民幣遠期合約(即相等於沽出人民幣兌美元遠期合約),收取相若3厘的年息並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取代傳統的人民幣存款抵押,外保項目的整體收益約為4.2至4.5厘,看齊甚至略優於直接敍做人民幣存款。

企業客戶完成外保後,隨即利用抵押函在內地取得年息約3厘的人民幣融資,扣除貸款利率開支,整筆外保內貸的息差回報達1至1.5厘。銀行家更指,若企業符合貿易的匯款要求,可將內地貸款取得的人民幣資金跨境匯返港,重複套息交易。

轉揸美元更穩陣

有港銀財資部主管稱,新的外保內貸交易模式,主要由銀行導向。新交易下,銀行吸美元存款而再非人民幣,反映人民幣拆倉潮後,個別銀行認為人民幣資金缺乏出路,而且市場波動令風險增加,寧願轉持美元作資產配置更「穩陣」,至於企業客戶的實際回報,相對傳統以人民幣直接進行套息交易分別不大。

事實上,隨着匯價兩極走向,香港的人民幣及美元存款量榮辱互見。金管局數字顯示,一月份香港美元存款按月增5.4%,相等於1,913億港元,按年計增幅更高達14.3%,金額達4,662億港元等值,均高於同期的總存款增幅,反之人民幣存款在一月底僅輕微反彈0.1%至8,520.98億元人民幣,按年計則大跌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