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認為,中國加劇債務去槓桿的難度,產能過剩更加無法出清。事實上是政府與企業加槓桿,民間去槓桿。標普預測,公司債與中國GDP之比為160%,○八年為98%,美國為70%。中國央行顯示,去年中國未償還公司債總額增加25%至14.6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社科院數據顯示,企業負債率驚人。負債率太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這些負債沒有創造出相應財富,大部分進入了產能過剩行業。
債券發行數據顯示,去年約70%債券增量是來自已負債纍纍的房地產及建築行業。大約10%債券增量來自鋼鐵廠、水泥廠和電力供應商等重工業和基建相關公司,這些行業基本處於產能過剩行業。
中央發誓要清除「殭屍企業」,但從上述數據來看,由於擔心中央出清,產能過剩行業正在設法融資。而地方政府擔憂產能出清導致失業率上升等,也在保護當地產能過剩行業的大企業。
有內地報章從多個訊息源獲悉,鋼鐵、水泥及平板玻璃等工業企業結搆調整專項獎補資金規模首期可能有300億元人民幣,主要用於退出過剩行業員工社保安置。產能過剩行業還將增加政府與企業槓桿,這一過程並未結束。通常而言,利潤高的行業槓桿低,而利潤低的行業槓桿高。
據Wind統計數據,從○二年到一二年十年間,上市公司整體的資產負債率從○二年的81.2%上漲到85.7%,十年間上漲了4.5個百分點,公用事業成為累計漲幅最高行業,整體資產負債率從○二年的42.3%上漲到70.2%。材料和工業兩大行業資產負債率的累計漲幅分列第二及第三位,分別從○二年的46.6%及55.6%上漲到59.3%及66.8%。
內地報章報道,某五大行一二年發放的貸款,超過12%貸款流向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行業;19.8%流向製造業,其中石油化工及機械行業佔比均超過3.5%。與此同時,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貸款佔比均只有0.8%左右;而電訊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行業貸款佔比僅0.3%。可見逆向淘汰,產能過剩、資金緊張的傳統行業得到了最多資金。
近兩年股票市場表現不濟,債券市場大牛市,由於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各機搆大規模持有高價債券。中央結算公司數據顯示,截至一五年年底,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持有公司債餘額的三分之二,另有大約28%的債券在債券交易所交易,其餘債券為信用社和證券公司持有。
未來債券大規模違約必然出現,尤其是在產能過剩行業中,此時只有三種方法,一是借新還舊,二是資產重組,三是讓無法償還的不重要企業破產。
現在上述三種案例都已出現,最終一招釜底抽薪的辦法是資產證券化。最新消息指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即將重啟,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和招行六家銀行將參與首批試點,總額度500億元人民幣。這就是將收益與風險都轉嫁給社會,大家共同承擔,最終由有資金的國民承擔。
研究公司估計,目前內地用於償還公司債和家庭債務的資金佔全國GDP約20%。可肯定的是,政府不會讓人從債務投資中享高收益,他們的收益將再成為企業低息債務。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