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放貸井噴 投放錯配難防

中國上月外貿數據差強人意,但同時間,一月新增貸款及社會融資額度卻意外地火爆,遠遠超出市場估計,到底錢往哪裏去?

人行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一月內地新增貸款二點五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社會融資規模三點四萬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按年增一成四,亦是十九個月以來最高紀錄。強勁的資本需求,與同期外貿及疲軟經濟,形成強烈的反差,也使市場遍地眼鏡碎,若從其他客觀經濟數字來看,短暫貸款激增,經濟轉角之說,是言之尚早。

自去年A股高台跳水後,交投不振,內地出口製造及內需市場同樣氣若游絲,經濟沉淪勢頭未變。今年伊始,突然井噴式的社會融資也格外顯得耀眼,不過,其高需求的可持續性難免令人生疑。

另一邊廂,央媽聲嘶力竭,聯袂八部委引導金融機構,力促加強支持工業發展,採取更積極定向放水,以灌水浮球之勢,繼續以天量流動性刺激經濟,相信短期只會變本加厲。

內地銀行放貸向來有強烈季節性波動,年尾銀行收爐關水喉,年初額度發放,秉承企業春節前搶信貸,使年初新增貸款往往有井噴式急升的現象。可是,在去年底經濟每況愈下,年初的新放貸增幅卻熱力沖天,更比去年一月股市還未崩盤時的一點四萬億元,多出逾萬億元,這無疑是受多項外在因素左右。

回顧自一四年底,人行貨幣政策轉向寬鬆,至今輾轉經歷五個季度,縱使中央全力催谷,內需還是藥石無靈,房地產成為支撐經濟的最後橋頭堡,去年多項樓市調控措施退辣,銷售回暖推動按揭需求,固然是年初貸款衝高的誘因之一。再者,去年底人民幣納入SDR後,貶值隨即轉急,企業年初新債換舊債外,銀行今年多了額外的生意,企業把不斷「升值」的外幣負債,置換成人民幣債務,鎖定融資成本。

事實上,內地A股屢救無效,政策牛救經濟計劃胎死腹中,環球經濟低迷,中國振興出口重回以外貿推動,也顯得孤掌難鳴,加入環球央行放水行列也順理成章。從央媽與八部委的呼喚,鼓動銀行在長期信貸上提供更大的支持,已可感受中央的焦慮,也側面證實救市效果差強人意,只是「定向寬鬆」的老調重彈加強版,國企改革市場化固然開倒車,重演後海嘯政府投放錯配,導致信貸泡沫的風險,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