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狙擊港元難重演

踏入一六年,環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當中港匯港股同步走弱,令市場擔心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國際大鱷同時拋售港元、沽空港股及恒指期貨,對本港作跨市場狙擊的情況會歷史重演。

香港是資金自由港,全球資金進出本是常態,只當制度有缺陷,立心不良的國際大鱷才有機可乘,而九七、九八年間,財金官員以至全港市民都經歷了寶貴的一課。當年國際大鱷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勝仗連場,於是乘勝狙擊制度未夠完善的香港。

在聯繫匯率下,國際投資者沽售港元資產後,賣出港元、套回美元,導致港元貨幣基礎收縮、港元利率便會上升,繼而穩住匯率。九七年十月中,坐擁雄厚外匯儲備的台灣宣布台幣貶值,炒家於十月二十日起大手沽出港元。金管局則按制度沽出美元、買入港元,力守聯匯。當年香港外匯儲備約為800億美元,相當於流通貨幣的7倍,聯匯理應固若金湯。

大鱷股匯聲東擊西

然而當時整個銀行體系總結餘僅約30億港元,大鱷炒家只需沽出區區等值幾億美元的港元,便能把整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完全抽乾,令利率大幅飆升。金管局後來宣布為阻止銀行借出大量港元予炒家,即時向多次使用貼現窗的銀行,徵收懲罰性高息。因貼現窗不再保證會一如以往般借出港元頭寸,導致銀行之間爭相搶奪港元,令隔夜拆息一度逼近300厘。

聯匯保住了,但當時港股主要為息口敏感的銀行股和地產股,港息飆升挫股市,沽空港股及期指淡倉的大鱷大獲全勝。及至九八年港府動用過千億港元外匯基金,同時投入股市及期貨市場,最後成功擊退國際炒家,本港金融市場才回穩。

聯匯穩固 今非昔比

經一事長一智,九八年風波後,金管局公布了七項鞏固貨幣發行局制度的措施,簡稱任七招,解決了制度的缺陷。

首先是將兌換保證的適用範圍,由銀行持有的港元現鈔,擴展到銀行在金管局結算戶口的結餘,即銀行體系的總結餘,增強市場對聯匯的信心。此外,將貼現窗機制優化,當港元被大手狙擊,令銀行體系結餘被抽乾時,銀行可用持有的外匯基金債券,向金管局以既定利率借入港元應急,避免因短期流動性抽緊時,利率有上升的機會和幅度。

銀行體系現結餘逾3,000億港元,遠較當年的30億為多,要抽乾流動性十分困難。此外,可用作貼現窗抵押品的外匯基金債券餘額,超過8,000億港元,意味着銀行即使在極端情況,亦毋須通過同業拆借市場爭奪港元,拆息飆升的機會很微。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現時貨幣發行局的措施遠較當年完善,金融基建亦遠比當時成熟,投資者實在毋須自亂陣腳。

(中大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及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一書及3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中港報章,並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交通諮詢委員會和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