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UWIN:高「財」生登Pro文 講「經」求知音

學習無界限,撰稿無求其!facebook(fb)不再單是談天說地,六位科大生化身「財金評論員」,去年六月在fb開了一個專頁──SMITT(Student Managed Investment Think Tank),每周定期分享他們所撰寫的投資文章,零成本、零宣傳,旨在與志趣相投的朋友分享投資心得,半年成功吸引700多人Like!

看大學生們在fb分享的文章,格式及分段都別具條理,更設有中英文版,可見他們訓練有素。原來這六位大學生去年初已用亞洲金融風險智庫的名義在《財經界》Money China刊登投資評論文章。其中一位「評論員」Sam稱,「聽人講,嗰本雜誌連內地高官都有睇o架!」

雜誌早發表 搞埋fb

在著名內地雜誌登稿,讀者當然有專業人士,如基金經理等,故文章一定會經嚴格審批。他稱:「好似返工咁,不停畀阿頭改,改到滿意為至!」撰寫過這麼多文章,應該累積了不少寫稿經驗,再在fb撰文就難不到他們了!

比起內地雜誌及隸屬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的文研匯集等專業平台,在fb上發文壓力相對小,且更有自主性。他們在fb分享的題材可說是五花八門,曾分析過中國鐵路業、人民幣貶值衝擊全球經濟等最新議題。Sam指,「我哋當呢個fb係個測試平台,有時會寫啲大家都唔熟悉嘅題目,透過搵資料做分析,從中就知道我哋對嗰個範疇有無興趣。」

不過,大家可能問,他們年紀輕輕,閱歷尚淺,寫文不會「騰雞」嗎?Sam笑指,「我哋每篇文一定咗立場,就要相信係啱,說服到自己,先說服到人嘛!」無疑,正反立場,有時對錯難定。Sam笑言,自信就是這樣練成。另一「評論員」Peter續說,「我哋最驚嘅反而係引用數據嗰陣,有咩錯漏。」

一般人在fb上分享或發表意見都很隨意,但這六位學生在專頁的言論及文章就保持專業形象,絕不在平台談笑風生。Peter嚴肅地說,「我哋驚做咗啲踩界嘢,所以就算只係喺fb發文,我哋都好小心,好少推介某隻股票。」選用fb另一可取之處是,可善用已建立的社交網絡,跟朋友交流投資研究成果。

研發指數望翻幾番

最初,他們主要分享各種財經評論文章,十月時決定「搞搞新意思」,公布研究出來的兩隻指數表現。Peter指,「我哋更鍾意創立新嘅指數,然後同現有指數比較,好似比發表評論更有價值!」兩條指數都是追蹤被低估的H股,分別以跑贏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及賺取Alpha回報為目標。

他們其中一隻研發的指數,由去年十月至今,累積回報約0.76%,跑贏期間的國指,但因他們沒有資金投資,故未能獲利。惟他們有信心將來在工作上賺一桶金後,能運用自己研究的指數把資金翻幾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