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轉眼八年,儘管暴風眼美國經濟漸見起色,去年底更啟動加息,可是環球經濟卻乍暖還寒,被視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明顯最能體會當前經濟狀況,近年經營環境更是愈來愈困難,不得不辣手節流,連港人最熟悉的滙控也傳聞凍薪停聘,難免令人心寒。
近日先有巴克萊退出新興市場投行生意,以零售銀行業務為主,百年老號滙控亦擬作全球凍薪及暫停招聘,回望在海嘯期間,大笨象也未落得如此境況,對上一次大規模凍薪,已追溯到沙士過後的○四年。種種迹象預示,銀行業已紛紛對未來經濟環境投下悲觀一票,市民大眾要有積穀防饑的準備,以迎戰經濟寒冬。
據市場消息指,今次滙控連串行動,涵蓋所有業務與地區,不過說穿了,歸根究柢的理由只得一個,就是透過傳言中的凍薪及暫停招聘以控制成本,應對不穩定的宏觀經濟。
常言道,集思廣益的股市是最有效率的投票機器,近年銀行股股價不但每況愈下,整體的估值與海嘯前比較,更是今非昔比,揭示整體銀行業面對不利的行業規範,及宏觀經營環境困難的現實。
回看金融海嘯,緣於少數金融機構製造毒債禍延全球,公眾及輿論對金融行業的貪婪口誅筆伐,最終整個銀行業亦受牽連,成為眾矢之的,各國無不收緊監管,歐美政府三不五時發出數以十億計的巨額罰單。因此,追求發展再不是這些大型銀行的硬目標,步伐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抱持少做少錯的心態。
再者,全球經濟低迷漸成常態,銀行亦不得不更趨謹慎,以應對經濟放緩、企業及個人對融通需求疲弱的現實。銀行面對各國收緊銀行資本要求,營運及內部監管成本大增,無疑一本萬利好日子已不復再,銀行只能面對現實,在開源不成,節流也是為勢所逼。
現今銀行業無奈藉瘦身控制成本,冀能安度經濟寒流,作為本港銀行業龍頭的滙豐,若最終推行全球凍薪及暫停招聘,幾可肯定不是最後一家,相信會有同業跟隨,其掀動的連鎖反應難以避免,對本地經濟的漣漪效果更是不容小覷。
以往銀行業加薪、派發花紅日子,賓架個個荷包腫脹,對消費市場,以至股市、樓市多少帶來小陽春的效果,今年恐怕就難以重演,而本港早已露出疲態的經濟,只怕要雪上加霜,所謂一葉知秋,小市民恐要勒緊褲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