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會期為三月三日至十五日,整個會期為13天,較去年延長兩天。
除了歷屆常規的如總理會見中外記者等見面會外,按筆者了解,今年人大還針對熱門話題和熱門部門準備了15場的記者會,當中「供給側改革」肯定是中外各界關注的重點之一。
國務院日前召開會議,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涉及再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以及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原則上,國家更將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
以往,供給側改革在鋼鐵及煤炭行業內部一直有運作,但上升到國家層面後,政策力度很有可能超預期,相關板塊的供給側改革概念將成為焦點,而中央政府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戰役正式開始。筆者估計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路徑為兩方面:
一是壓縮產能。在近幾年淘汰落後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在煤炭產業,政府將以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
二是嚴控新增產能。嚴格督查落實國家一三年有關停止備案新增產能鋼鐵項目的決定,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的技改和產能核增項目。
隨着近期國家出台一系列大力度、有針對性的淘汰煤炭、鋼鐵等過剩產能的措施,未來內地部分過剩產能將得到有效控制,預期在三年內完成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計劃。
在過去幾年,產業界已經多次談及淘汰煤炭落後產能,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這次,國家推出的去產能政策的力度明顯加大,疑難問題也在逐步理清。
其實,總理李克強於一月四日在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及優化存量產能。針對內地煤炭行業的限制,估計在未來內地煤化工企業必將逐漸被清潔能源(如天然氣)化工企業所替代。
過去幾年來,伴隨着內地經濟的快速增長,空氣、土壤污染、水資源緊張等問題日益嚴重。環境保護的問題愈來愈受到重視。煤化工行業與天然氣化工相比較是一個能源利用率低、三廢排放量多的行業。
去年一月一日新《環保法》正式實施、去年二月工信部、財政部聯合編制《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領域高效行動計劃(2015-2020)》、去年三月工信部印發《2015年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及去年四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國家節能減排的方向愈來愈清晰。
在供應端改革,以及汰弱留強的浪潮下,鋼鐵及煤炭板塊將呈現併購的機會,與此同時各行各業減少用煤炭,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筆者估計一系列清潔能源(如天然氣)衍生的下游企業將明顯受惠,值得關注。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