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人工樓價差一大截

Demographia報告指本港樓價中位數相當港人家庭年收入中位數19倍,有年輕置業者認為不足為奇,皆因本地最低工資較其他城市低,但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最低工資可比性有限,相信結構性原因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認為有樓先有家」,令樓宇供應緊絀。

八十後置業人士張敏銳(Jerry)數年前已成功「上車」,他將普通家庭月薪與最低工資比較,「舉例以400萬元新樓單位計,假設做九成按揭,供30年,通過壓力測試後,家庭月供約1.8萬元。家庭收入起碼要超過3.6萬元,若夫婦二人月薪各1.8萬元,時薪90元已是最低工資33元約2.7倍。」


Jerry強調此比例尚未計水電煤、管理費、家用等開支,若連同其他支出及育有小孩,則家庭月入起碼要超過5萬元才能負擔400萬元新樓單位。

溫傑:磚頭概念增需求

惟溫傑指,賺取最低工資的市民不會選擇購買私樓,反而主因乃中國人的「磚頭概念」。他稱:「中國人會希望有樓先有家,但外國人不同,這文化背景令調查系數提高。」由於需求龐大,供應不足,導致樓價飆升,市民難以負擔,但料隨着未來樓宇供應增加、失業率上升等,樓價或逐步調整,冀能於下半年「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