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年的GDP增長速度已經出爐,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76,708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市場渲染這是25年來最低的經濟增速,覺得中國經濟出了甚麼問題,實際一點問題都沒有;反之,經濟正進行結構性調整,正從病態回到正常。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當然重要,但要看裏面是依靠甚麼來增長的。如果兩個國家GDP的增長速度一樣,甚至一個比另一個高,但GDP內容不是現代產業、不是科技產品、不是有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而只是傳統產品,增速再高、總量再大,意義也不是很大。
中國的GDP內容與美國相比,有天壤之別。我們更多是房地產,而美國則是高科技產品,看起來美國的GDP增長遠遠不如中國,但論經濟實力,中國與美國有一個很長的距離。
所以,中國的GDP增長下降沒甚麼大不了,只說明經濟結構在改變。
去年影響中國GDP增長放緩的最重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尤其是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由往年的20至30%增長下降到1%,佔固定資產投資達25%以上的房地產投資下降,自然會影響整個GDP增長速度。但這也說明「房地產化」正在調整,而且還要較大幅度調整,才能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奠定發展之路,問題是中國政府有沒有膽識去做,會不會半途而廢。
還有,去年GDP增長速度下降與出口增長下降有關。去年中國出口負增長,作為經濟增長三架火車頭之一,會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但這同樣表明經濟增長結構與動力在調整。從加入WTO以來,中國出口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但出口品主要為前端及原材料,往往不能夠平衡環保及勞動力資源等關係,當然不可持續。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出口下降是必然趨勢,如影響GDP增長,同樣是好事。還有服務業的增長和居民消費快於一般增長,也意味着經濟結構的調整。
對於當前一些經濟問題及金融亂象,也不用過多擔心。當前中國經濟的兩個基礎面,往往市場是看不到的。
一是市場經濟在全面展開,已是勢不可阻,經濟內部的差異性會十分明顯,比如東南沿海不少地方的經濟已達發達國家水平,而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卻仍然不足。地區經濟差異,經濟具有巨大包容性,經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會影響全域。所以,中國經濟出現的危機,往往是局部而不是全國性,這種包容性為經濟能夠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二是中國有一個14億人口的大市場,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想像的。由於中國地區之間的經濟水平差別大,個人收入分配比較不均,使得這個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不僅大,而且具有相當彈性。一個產品在中國的消費者,可能是來自任何階層的人,一瓶水可以從一元人民幣到幾十元人民幣都有市場。這樣富有彈性的市場,肯定為中國的企業及中國經濟創造少有的發展環境,讓企業能面對不同的經濟周期調整。
正因有這兩個國外市場少有的環境與條件,中國經濟面臨困難及問題都不用太多擔心,都能夠渡過難關。但為何中國會面臨不少困難與問題,往往是政府高估計自己,過多參與經濟活動,以及錯誤政策導致的結果。
這些年來,國際市場總是有機構及投資者預言中國會出大問題,但都沒有應驗。關鍵在於他們不了解中國及中國市場。中國經濟及市場的特殊性,往往成為渡過難關的關鍵。
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只要有清醒頭腦,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減少政策上的錯誤,就不用擔心GDP增長速度下行,莫說6.9%,即使是低到6%也不是甚麼問題。這些都可能意味着經濟結構正在向好的方向調整,而不是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作者: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