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GDP「破七」 25年最弱

中國經濟增長25年來首「破七」進入「6時代」,國家統計局公布,一五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6.9%,經濟增速為一九九○年來最低。分析指,中國經濟弱勢已成,政府改善經濟的政策工具捉襟見肘,減息和降準等「放水」措施又可能加速人民幣貶值,料今年經濟增長或放緩至5.8%。

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中國GDP按年和按季分別增6.8%和1.6%,分別遜於預期的6.9%和1.8%。

統計局撐基本達標

統計局局長王保安稱,增長受股市波動和房地產市場影響,但國民經濟仍運行在合理區間,6.9%的經濟增速不低,基本上達成政府設定的「7%左右」GDP年度目標。

他展望今年經濟與去年相似,人民幣貶值不是趨勢,外儲下降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雖然一些產業續下行,去過剩產能會影響就業,但中國將實施社會政策確保穩步減少過剩產能不會造成大規模失業,加上新興行業快速增長,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指,目前投資只剩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房地產、工業的增速可能還會往下走,經濟增速還要往下降,直到過剩產能出清才見底。

民生宏觀對今年中國經濟看法較悲觀,該行指製造業需時間去產能,出口尚未企穩,匯率波動對經濟影響亦好壞參半,金融業的繁榮不可持續,房地產銷售已回落,基建算是唯一的依靠,但並非起着領頭羊的作用,預計今年GDP增長介乎6.5至6.6%。

瑞銀上周在一個大中華會議進行投資者的調查,當中七成受訪者為非在岸投資者,數字顯示僅10%人估計去年中國GDP增幅會介乎6.5至7%,35%認為增幅介乎6至6.5%,38%估介乎5至6%,更有17%人預測增幅5%以下。至於今年,大部分人對中國經濟都持負面看法,但若政策更透明、改革更實質的話,經濟情況可望改善。

野村料今年僅增5.8%

野村亦指,經濟結構性問題仍困擾中國,去庫存和過剩產能已成優先政策,料金融行業佔GDP比重會回落至正常以下水平,今年實質GDP按年增長預測僅5.8%,政府需再放寬貨幣政策,全年需降準四次和減息兩次,每次分別為50個基點和0.25厘。

法巴則稱,中國如要減息,將令中美息差擴大,加速資金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的壓力,而投資和出口增速差成為去年經濟放緩主因,今年亦難見這兩大板塊會有改善。政府提出的供應側結構改革在理論上方向正確,惟實行時充滿挑戰,令經濟出現「黑天鵝」的機會大增。

有「末日博士」之稱麥嘉華指,中國實際經濟增長遠低於官方數據,隨着內地出口放緩,企債惡化,料去年GDP只有4%或更低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