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場外配資谷爆市

內地股市發展僅短短25年,相對全球其他各大主要市場,歷史仍算是十分淺,更從未遭遇過年中發生的股災。

面對市場突變,政府應付起來手忙腳亂、缺乏經驗,情況無疑不難理解,然而這次救市行動官方採取的手法,卻充分顯示其採行的依然是「以長官意志為依歸」的一套規管模式,而非憑確立了的市場規管制度進行救市的工作。

衍生工具發展過急

據筆者所知,基於後發先至的有利因素,內地市場由於起步較慢,因此也能夠綜合並吸收了各先進市場的監管條例,作為本身制訂市場規管條例的依據。規管條例某程度上相對本港更先進和嚴格,但是若加上了所謂的「長官意志」,很多時會變成有法不依,而受規管的一方又不知何所因循,致市場規管工作失衡。

內地股市這次由牛變狂牛,再變瘋牛,市場交投與證券融資活動急增,非法場外配資活動充斥,有關市場規管單位並未加強監管力度,控制市場風險。

有個別人士更火上加油,於股市瘋炒期間高談闊論市場走勢,撩動更多股民瘋狂入市,最終股市崩跌,讓眾多股民受傷。有關規管單位難辭其咎,需要為這次股市釀成災禍負上監管失職的責任。

內地股災,歸納起來有兩大元兇。其一是非法場外配資活動氾濫,規管單位未能及早正視,最終股市下跌觸發全面斬倉;其二是市場發展太快,尤其是衍生金融投資產品發展過於急促,超過內地股民普遍所能夠掌握的投資認知水平,結果無數散戶被有能力透過股指期貨做淡的大戶殺得遍體鱗傷,成為市場過速發展之下的犧牲品。

融資缺乏有效監管

先談場外配資活動,內地市場證券融資活動一般都由券商及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但是券商可以提供的融資額度是按個別券商的資本能力有所規範。尤其是年中股災之前,股市熾熱,證券融資活動由一般的三至四千億元一度急增至逾二萬億元。投資者對於證券融資需求殷切的情況下,券商的額度都被用滿,場外配資活動應運而生。

場外配資活動雖與證券投資有關,與券商的交易活動關係也甚密切,但卻並非納入內地證監會的監管範疇之內,而場外配資股票受按成數一般較券商所提供的高出很多,自然廣受股民歡迎,因此股市高峰時期牽涉的資金數目有如天文數字,無從估計,但是最終也給這次內地的大牛市埋下了災禍的根源。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十)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