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四面楚歌

新興市場股市及貨幣,今年以來的表現較市場預期為差,不但跌至多年新低,而且中線看,對成熟市場都不再有優勢。更令人擔心是新興市場的政治、金融及經濟環境會否進一步波動,以至觸發新一場金融風暴。

作為亞洲區主要國家的中國,近期公布的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並沒有太大起色。雖然市場普遍預期,人行將會持續放水以刺激經濟,但同時受到外圍因素,例如需求疲弱,以及打貪的因素影響,令放水的成效存疑。

債務上升成隱憂

資金撤離亞洲,令區內資產早前遇到較大的沽售壓力。雖然近兩個月情況已趨穩定,但資產價格只略為回升,而並非完全轉勢反彈。據估計,在年初至今,新興市場便錄得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出,較金融海嘯時的資金流出幅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由於早前恐慌情緒升溫,投資者曾對全部新興市場走資,引發巨額贖回的情況。

在目前市況下,究竟會否出現另一波的亞洲金融風暴呢?雖然區內經濟增長目前的確處於近年的低位,但爆發危機的機會卻不大。首先,我們留意到亞洲區目前的經濟相當均衡,並未如當年高通脹、高資產價格及高息,故出現亞洲金融風暴的機會不大。

但是,亞洲區不少國家的私人債務水平持續上升。亞洲(日本除外)的私人債務對GDP的比重升至160%,是歷史上新高,亦較一九九八年時的110%為高。當中,以家庭債務增長的幅度最大,拖累消費者開支及限制信貸增長空間,不利刺激經濟。另一方面,環球經濟持續疲弱,而亞洲區債務又高企,經濟增長將進一步受影響。雖然亞洲區政府可透過增加基建及相關公共開支去激經濟,但東協成員國的執行能力存疑。

早前,由中國及美國分別提出的「一帶一路」及TPP,對區內股市曾經出現刺激性作用,但目前市場情緒已經消化。反而,短期要留意美國息口及美元走勢,對區內股市可能帶來影響。

康宏投資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