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內,由明年十月起,人民幣於SDR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對中國而言,入籃意義重大,標誌着人民幣已融入全球金融系統,亦是對近年內地致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肯定。然而入籃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要讓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金融改革仍需努力。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IMF於六九年創立,是一種國際間的儲備資產,可用作償付國際收支逆差、償還IMF貸款,亦可以跟黃金及其他主要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
SDR初期以黃金定值,及至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SDR與黃金於七四年脫鈎,改以16種貨幣作定值標準。IMF於八○年對SDR貨幣籃子進行優化,只保留美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英鎊及日圓,並決定每五年一次對SDR貨幣籃子的構成及權重進行檢討。對上一次貨幣籃子成分改變是在○一年,歐元的面世取代了馬克和法郎。
IMF對貨幣能否加入SDR貨幣籃子,主要有兩個標準。首先是該貨幣發行國於國際貿易中需要佔重要地位;第二是該貨幣符合「可自由使用」的金融流動標準,即在國際收支上被廣泛使用,以及在外匯市場上被廣泛交易。現時國際金融格局中,主要貨幣均為SDR籃子內的成員,因此入籃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標誌着內地近年積極與全球經濟融合的成果。
投資者普遍關注入籃後人民幣匯價的升跌。樂觀的會認為如果環球央行按SDR權重增持,人民幣的需求便會穩步增加。
現時全球各國外匯儲備中,美元佔64%一枝獨秀,歐元20%、英鎊佔5%、日圓佔4%,人民幣僅佔全球外匯儲備的1.1%,遠低於人幣在SDR籃子中10.92%的權重。其實SDR的權重並不是外匯儲備的硬指標,例如美元於央行外儲的佔比為64%,遠高於美元於SDR籃子的42%權重。
人民幣國際化有三個層次,分別是貿易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在推進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這一環,已經取得良好成果。在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方面,中央正努力地循序漸進改革和開放。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要讓人民幣成為硬貨幣,即真正舉足輕重的儲備貨幣,加入SDR只是起點,而並不是終點。要讓市場對人民幣有信心,中國的金融改革和經濟轉型至為關鍵。
展望「十三五」,金融改革是必然的趨勢,特別是以市場手段取代行政手段。人行正研究優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從管理浮動漸漸過渡至終極目標「清潔浮動」,即盡量不干預。而市場翹首以待的,是中央推動資本帳對外開放的路線圖及時間表。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是單程路,要由依賴製造業及基建投資,轉型至與其他發達國一樣,側重消費內需和高增值產業。金融改革及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金融及相關專業服務的發展,對於經濟成功轉型可以提供重要支持。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及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一書及3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中港報章,並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交通諮詢委員會和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