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差價難縮 互通效用成疑

滬港通開車一周年,AH股差價並未如預期般收窄,反而不斷擴大。兩地股市互聯互通後,沒有出現「水向低流」,同股不同價問題惡化,癥結在於中國未完全開放資本帳,以及受到眾多技術因素掣肘,兩地資金無法自由套戥及對沖,結果是內地A股依舊是塘水滾塘魚,而港股部分時間成交淡靜如一池死水,助長AH股走勢背馳的「異象」。

在一年前,A股股價貼近H股,甚至短暫出現「倒掛」情況,即H股股價較A股高,但滬港通正式通車後,相對收窄的差價沒有維持下去,差距反而愈走愈遠。AH股溢價指數於今年七月顯示,A股一度較H股貴達五成,近日A股仍較H股高達四成。高溢價事出必有因,而且能長期維持,可見兩地股市縱然已在形式上互聯互通,事實卻是市場效率並沒有實質提升。

A股作為有限度開放的市場,連接完全開放的港股,惟其對外資的吸引力沒有因此上升。過去一年「北上」的資金規模雖較「南下」為多,但總體反應談不上熱烈,部分原因是外資對A股的戒心相當高,尤其是今年中A股暴瀉後,「國家隊」暴力救市,外資根本摸不透內地的政策方向。滬股過去一年升達四成,港股同期跌近一成,足證A股本質上自成一隅,既不大受外圍因素影響,對中國疲弱的經濟也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滬港通為基金業界開拓多一條戰線,對政策歡迎實無可厚非,但不見得要在短期內衝入戰場。由散戶主導的A股,慣於炒消息及國策多於上市公司基本因素,在中國資本帳仍未開放下,外資無法放心經滬港通機制長線持有A股。兩地投資思維南轅北轍,個別A股股價較H股高逾七倍,溢價高逾一倍的A股也比比皆是,此不但反映H股備受冷落,更見A股投資者的不理性,加深兩地股價差距。

滬港通接連兩地股市,資金卻不能完全自由流動,南下北上各有本身的管道,市場無法有效套戥及對沖,即是河水不犯井水,兩個市場仍然相當獨立,AH股不同步升跌已習以為常。滬港通成效未如預期,理應不用急於推出深港通,以免再淪為炒作藉口。互聯互通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否則對推動內地金融改革實質效用不大。

中國一直積極為A股引入外資,海外投資者最大顧慮仍是資本帳不開放,在資金調度欠彈性。互聯互通政策存在先天缺陷,提升兩地股市效率未見突出,AH股差價持續擴闊已足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