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積金回報要保險

政府擬立法為強積金制度引入「預設投資策略」,供本身沒有投資取向的人士自動採用。按「預設投資策略」,成員在50歲以下而不作投資選擇,供款會放在「核心累積基金」,60%投資在高風險的股票,40%投資於如債券等較低風險的證券。現時市場上同類基金的10年平均回報率約為4%。

核心基金未算最好

當成員到50歲,資產將逐步轉移至「65歲後基金」,直至65歲,高風險與低風險資產比例為2比8。核心基金管理費不會高於0.75%。據稱,同類基金的10年平均回報率約3%。

筆者認為「預設投資策略」是個好主意。首先,香港的強積金長期為人詬病的是基金管理費太高,即使是最低風險、號稱「保本」的基金,扣除管理費早被發覺不保本,因名稱誤導,後來改稱「強積金保守基金」。若有了0.75%封頂,一眾基金須面對巨大競爭,如交不出亮麗成績,就須削減收費。

強積金持有人所面對最大風險,其實是持有基金的時期是否經濟蓬勃、有沒有受金融危機影響。不要以為持有達40年,期間總有榮衰時期,拉勻就不會有太大分別。早年有研究報告指:投資期達30年,策略相同,以6比4的比例持股票和債券,每年年初因應價值變化重新調整投資組合回復六成股票及四成債券,埋單時差異可非常巨大。

保證回報多除少補

報告舉例:一九二五年10萬元的投資,30年後變成約100萬元;二七年的投資,30年後卻僅得76萬元;六四年的10萬元,九四年增長至147萬元;六五年的10萬元,在九五年可變成178萬元。運氣好跟運氣不好,分別可這麼大,明顯構成重大風險。

因應這些風險,我建議政府牽頭為強積金內的基金設「回報保險」。具體安排如下:政府保證每年合資格的基金可獲通脹率加1%的回報(可稱為「起碼回報」)。若有不足,由保險計劃貼上,保證強積金內的投資每年有實質1%的增長。若回報高於「起碼回報」,高出的部分(可稱為「超回報」)要向保險計劃繳交保費,保費等於「超回報」乘以徵費比率,徵費比率可從幾十年來投資回報的數據估算出來,原則上「回報保險」應自給自足,長遠不用政府補貼。

毋須因年紀改組合

有了「回報保險」,強積金持有人就毋須因應自己年齡而改變投資組合,但又不用太熱衷於追求高回報。由於高回報會招致交保費,低回報又會招致賠償,因此基金經理或會更踏實,金融市場熱炒形成泡沫的風險或會下降。

有時,只是因年齡大了便改變投資組合,可能會錯過大牛市。有了「回報保險」,由於有了保障,大家心安,就萬事大吉。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作者: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