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發行的新一批國債,餘下一百四十億人民幣債券將於下周登場,零售部分規模僅為二十億元,較去年大減十億元。自○九年開始在港發行零售國債,認購反應一直頗受人民幣匯價預期左右,人民幣今年面對匯改以來最大貶值壓力,隨時賺息蝕價,加上債券息率估計低於去年,銷情不容樂觀,相信是零售部分發行量大減的主因。
國家財政部自○九年開始來港發行國債,由於有國家級的高評級,投資風險低,加上人民幣處於上升軌,受到保守的投資者歡迎。不過,近年零售國債反應可說每下愈況,去年發售的一批三十億元人民幣零售國債,平均認購金額與前一年相若。銀行界曾指出,由於國債息率相對較低,加上升值預期令人民幣投資產品選擇大增,國債吸引力自然下降。
今年的市場環境肯定較去年惡劣,國債息率定價主要視乎市場利率,內地經過多次減息,市場利率已相應下調。再者,股市下跌令部分游資流向債市,推高債價並導致債息下跌,估計今批零售國債,就算給予投資者額外利息,相信回報亦難及以往,對刺激零售國債的銷情幫助有限。
不過,影響人民幣資產前景的最重要因素,始終是人民幣匯價看升抑或看跌。人民銀行在八月中突如其來改革中間價機制,令人民幣即時急速貶值,其後雖然多番強調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但在岸及離岸匯價之後仍大幅波動。
事實上,人民幣貶值預期一直揮之不去,雖然踏入九月後,無論是在岸及離岸市場,均有人行或中資銀行奉命入市力托,穩定人民幣匯價的身影,但人民幣只升不跌的神話無疑已宣布破滅。人民幣中間價近日出現罕見十連跌,昨日午後又突然大幅反彈,持續波動難免增加持有人民幣資產的風險。
理論上,人民幣即將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不應過分看淡,但SDR規模始終有限,就算有國家增持,購買力相信很快被消化。而且內地至今未完全開放資本帳,離岸債市的深度和流動性有待提升,納入SDR帶來的支持只怕短暫。
內地市場利率下跌,人民幣貶值勢頭持續,零售國債銷情怎能不受影響!不過,對於其他國家央行及機構投資者,買入中國國債屬於重要的資產配置,相信認購意欲受影響不大,本港仍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同時仍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