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動向:A股翻身戰全攻略

本月初以來,A股漸見起色,滬綜指一連重上3,400、3,500、3,600點關,上周始隨外圍市況整固,中證監因應外圍風險上升,提升兩市孖展保證金比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談及股市的評論是:「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好明顯,領導人高度關注A股市場發展。不過,經歷了七月救市行動,A股翻身戰荊棘滿途,別期望今趟翻身戰會再帶來一夜暴富,相反要腳踏實地,做好心理準備打一場為時一、兩年的持久戰!

外憂內患揮之不去

踏入第三季,內地經濟數據基本上並未見到有明顯起色,基本因素不振,是影響A股表現的關鍵因素,即使內地讓國家隊入市維穩,市況穩定過後,最終還是要依靠市場力量才能令A股重振。十月,內地CPI增幅遜預期,持續見到通縮風險,但亦意味人行仍有實施量寬的空間。

至於PPI,十月同比跌幅按月持平,顯見聖誕新年及農曆新年的旺季訂單不樂觀。再看房地產開發投資,首十月增幅較首九月收窄,而全國發電量同比跌幅按月有所擴大。

短期難扭轉乾坤

困難在於,在經濟結構改革期間,短期內可以扭轉乾坤的空間不大。而十二月美國若啟動利率正常化,以及歐洲及日本會否再度加碼量寬,對新興市場的影響多大,貨幣戰會否有下文,外貿形勢,變數多而影響大,且非中國可以控制。

明白這個大局,該知道如今政策取向是堅持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短期目標不過是「穩增長」,而並非透過量寬來換取短期的刺激作用。故投資者宜持平常心,因為A股能否正常化,至少仍要「過三關」!

A股正常化要過三關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及A股,話要「加快融資功能完備」,意指就是A股重啟IPO。本來A股作為企業融資平台,服務實體經濟。偏偏七月份A股大震盪,不但要國家隊大規模入場救市,更要暫停IPO以控制市場供應。如今市況穩定下來,重啟IPO是事在必行,否則金融市場要推動改革、人民幣要國際化、一帶一路、互聯網+等戰略將舉步維艱。

重啟IPO推進改革

針對重啟IPO,市場最關注是會抽走A股資金,故今次官方放風重啟IPO做法與往時不同,伴隨的是完善新股市場發行制度,重點圍繞巨額資金申購新股、簡化發行審批條件、強化中介機構責任,當中新的發行制度將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變成確定配售數量後再繳款,這樣可解決IPO活動凍結市場大量資金抽緊市場流動性的問題。

由於今次IPO「空窗期」不是太長,積壓的IPO數目應該不致太多,相信對整體市場及券商收益影響有限,在IPO市場份額較大的大型中資券商較值得關注。

全面恢復沽空機制

如無意外,繼重啟IPO,下一關要過的,是沽空制度正常化。事實上,要避免市場大上大落,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合法的沽空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在確保堵塞漏洞,提升監管水平,市場情緒穩定情況下,全面恢復沽空機制,改變現時只能單邊做多的狀況,讓長錢可以對資產組合進行對沖風險,始有望吸引資金重新參與A股市場。

本周正是滬港通開通一周年,但至今滬港通的反應令人失望,一來A股次季經歷驚心動魄的一幕後,市場對A股投資態度審慎;二來滬股通始終是內地大型企業,且不少已在港發行H股,香港投資者對相關的A股投資興趣不大,而滬市投資者對香港證券市場亦不太認識,加上要有一定的交易程序,故寧願留守A股。

伺機開展「深港通」

不過,預期在明年上半年啟動的深港通,有望為這個局面帶來突破。事緣深圳與香港地理位置較佳,華南地區投資者對香港企業認知度較高,資訊流通及地方語言各方面的條件都較有利,加上深市多數是高增長中小企,不少更是港股缺少的門類。

如新能源產業中的電容器、鋰電池、充電樁;中國製造2025戰略下的新高科技、機器人、基因芯片研發;地區戰略如前海、京津冀概念等,這些深市選擇較多,相信海外投資者會感興趣,而內地投資者對香港中小企股份的興趣亦會較高。

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