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卸責後認叻 金管故弄玄虛

在公布外匯基金第三季錄得歷來最大虧損短短三日後,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網誌怱怱「報喜」,指外匯基金在十月底基本上已收復前三季的失地。全球股債匯每月表現有目共睹,有賺有蝕是常情,可是金管局周一只公布季度虧損數字,受到多方責難之後,又突然搬出「跑贏指數和其他基金」來辯護,有故弄玄虛之嫌,透明度之差更甚於投資表現。

上市公司及基金均以提高透明度來吸引投資者,市民對外匯基金卻沒有選擇餘地,而外匯基金亦毋須向市民負責,面對外圍逆境,一句「無能為力」已可推搪。過去略為跑贏通脹便以為交足貨,今年終於面對「見紅」壓力,才拿強積金等表現來抬高自己說是並非最差,一副輸少當贏的態度,盡顯官字兩個口的本色。

十月環球股市大幅反彈,資產價格水漲船高,相信金管局在公布外匯基金勁蝕當天已心中有數,但周一未有向市民派定心丸,反而三日後「大平反」。不過,這「遲來的盈喜」可能高興得太早,因為聯儲局下月加息機會極高,兩年期美債價格跌至一一年四月以來低位,而美元強勢亦勢必導致外幣資產再錄匯兌虧損。

金融市場變幻莫測,短期波動難以避免,但金管局的資產配置從來諱莫如深,遭到質疑之後才「擠牙膏」式吐露一點點。陳德霖表示:「實際上在過去兩年……我們已減持長期債券和增持現金……又減持非美元資產……投資於私募基金和房地產的『長期增長組合』,今年頭十個月已批出的新項目近九十億美元。」然而,與其被責後大費周章辯護,不如早將投資策略及未來部署公開化。

外匯基金從來就有別於其他基金,為穩定港元聯繫匯率,所持資產絕大部分為美元,又絕大部分為債券,波動性本來就很小;亦由於外匯基金的超穩健性質,跌市時表現勝於各類風險基金也是理所當然,現在金管局與之勉強比較,根本意義不大,只是找個理由自圓其說。

當然,金管局有本身的難處,除股債「配置兩難」之外,本港通脹率高過美國,在負利率底下,跑贏通脹變得愈來愈吃力,投資回報受更大壓力。不過,投資從來不是輕而易舉,穩健和回報往往兩難全。陳德霖一方面申訴「無能為力」,一方面希望大家不要過分看重短線投資收益表現,卻又透過十月「收復失地」挽回聲譽,即是自己也看重短期收益,狡辯之餘更是自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