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橫蠻救市不可再

早前內地股市大跌,中央政府各部委救市心切,以近乎「行政指令」的手法把包括上市企業的主要股東,銀行、券商、公募基金、國企,甚至投資者等在內的市場參與者都一一捲入了救市的漩渦之中,做法不符合市場自由操作原則,惹人非議,明顯是未經過深思熟慮。原本在新興市場來說不應該受到質疑的政府救市行為,予人干預自由市場的口實。

動用券商資金不智

這次救市行動官方主力放在證金公司身上,證金公司作為近乎半官方的機構,它動用由人行得來的資金入市,原則上無可厚非,但資金最少有1,200億元是來自內地21家券商出資所得。不少券商具有國企身份,但是大體上是商業機構。在商言商,有選擇的話也不會把營運資金挪用到救市深淵中,況且抽調資金救市,也勢將給自身以至客戶帶來潛在的財務風險。因此從筆者個人來看,券商集體出資救市是不正常的做法。

其次,大市出現「崩盤」式下滑,明顯是由於股票融資過度膨脹引起,暫且不說如天文數字的「場外配資」,就是法規所允許的場內「融資」活動,到今年六月份出現「股崩」前便曾經由一般的3,000億至4,000億元急增至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股市急跌,自然引發券商就股票抵押比率不足的戶口「斬倉」,加速股市跌勢。面對這個情況,內地規管單位一方面容許券商下調融資抵押品的安全線,對違約的戶口暫不強制斬倉,另一方面又主動為券商拓寬融資渠道,包括由中銀監出手,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就已到期的股票抵押貸款讓客戶展期及與客戶自行協商調整股票抵押比率。一連串動作雖是為免大市繼續受斬倉所衝擊,讓市場止跌回穩。另一方面,也忽略了給券商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可能帶來的風險。

須控風險保障客戶

券商與客戶訂立股票融資抵押比率規限,是券商風險管理其中最重要一環。抵押品價值低於與客戶協議所容許的比率而不採取適當行動,例如要求客戶補倉或進行斬倉等,則股價若進一步下跌,客戶戶口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券商不但財務受損,嚴重者更可能拖累有關券商的財務情況,間接影響客戶。銀行等金融機構若不控制好風險,危害將更廣泛而深遠。

個人認為,無論這上述措施是出自券商或銀行金融機構的自發性行動,抑或是基於規管單位的指令,對有關券商,銀行,甚至客戶都具極大風險,還有由高槓桿造成的「場外配資」斬倉,以及內地有關規管單位鞭長莫及,可以任意造空的境外A股股指期貨。像這樣的救市措施,可一而不可再。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六)(待續)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