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昨日派發外匯基金投資成績表,截至今年九月底止第三季,錄得破紀錄的六百三十八億元投資虧損,足以把首兩季的利潤吃掉有餘,累積回報由上半年的二百多億元賺變蝕,首三季累計蝕三百六十八億元。在當前的一季,如不能收復失地,將是繼○八年金融海嘯後,外匯基金第二次全年見紅。
諷刺的是,負責外匯基金投資的金管局,近年不斷向市場訴說狼來了的故事,警告美國將步入加息周期,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有增無減云云,本身的投資表現卻令人感覺說一套做一套,無力在美國加息前夕為投資做好避震,反而以金融市場動盪下無能為力作開脫,有負市民期望。
維持港元匯價及銀行體系穩定,是金管局的職能,而捍衞港元匯價不致被衝垮的定海神針,正是外匯基金這個重要堡壘,因此向來以制訂穩健的投資策略為長遠目標。不過,近年外匯基金回報飄忽,難言穩健,雖然第三季中港股市大玩高台跳水,基金手上的港股及其他股票虧損難免,但在手握大部分美元資產底下,外匯投資也要見紅,僅餘債券還錄得些少投資收益,成績之差實在責無旁貸。
回顧一四年,外匯基金投資回報率為百分之一點四,是○九年後海嘯年代以來的其中一個低位,不及過去十年平均百分之三點七的回報,更難與九四至一四年平均百分之五點二的回報相提並論,成績有愈來愈差之勢。由於今年表現很可能低處未算低,恐怕最終輸錢收場。
金融海嘯後環球央行無不傾盡全力,以寬鬆政策醫治經濟病及通縮風險,誘發全球游資氾濫,呈流動性陷阱的局面。近乎無成本的資金,樂於追逐低回報資產,投資難度倍增,整體回報陷入每況愈下惡性循環。話雖如此,外匯基金既是為了維繫港匯穩定,持有大量與港元掛鈎的美元資產,且大部分是債券,整體回報竟不如十年期美債的二點一厘收益率,實在難說合格。
近年,為回應外界對外匯基金保守有餘、回報不足的訴求,金管局開始多元化投資,投入策略性資產,涉獵新興市場及內地債券,還有私募基金及海外物業等,由於在摸索階段,規模有限。不過,背後反映政府長遠的目標,相信是倣效新加坡淡馬錫一類的主權基金,在低回報成為常態的環境中,發掘較佳投資回報。可惜,持續差強人意的投資表現,對市場波動一籌莫展,只怕更難說服公眾,把更多資源拿去冒險。